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8-08-10
论文
CERES-Maize模型在中国主要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用性
胡亚南;柴绍忠;许吟隆;熊伟;
2008, 29(04):  383-386. 
摘要 ( 83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五个区域中70个站点,利用1998-2000年玉米生长的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CERES-Maize模型在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对玉米生育期、产量的模拟能力。选用符合度指数D、RMSE等统计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天数模拟的D值为0.58~0.95,产量模拟的D值为0.66~0.88,说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区域内玉米生育期和产量观测值的分布趋势;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小于产量的模拟误差;区域尺度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的表示模型的模拟效果。
石家庄夏季持续高温灾害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
连志鸾;高连山;赵彦厂;匡顺四;
2008, 29(04):  387-391. 
摘要 ( 78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石家庄17个站1955-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持续高温出现的天气气候特征,对2002年和2005年的3个时段持续(强)高温出现时的环流形势特征及夏季高温天气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家庄持续高温频次明显增多,强度增强;6月中旬-7月上旬为持续高温的多发时段;稳定的大陆暖高压、河套中尺度高压系统及其下沉增温作用,造成西部干旱区强暖气团发展、维持和缓慢东移,是导致持续高温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东麓的焚风效应也加大了持续高温强度。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冠层微气候的影响
王明娜;罗卫红;孙彦坤;朱建国;
2008, 29(04):  392-396. 
摘要 ( 8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农田开放式CO2浓度升高(Free-air CO2Enrichm ent,简称FACE)系统平台,于小麦拔节-成熟期进行作物冠层微气候要素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低于对照,倒一、倒二、倒三叶的气孔导度比对照平均分别减少了28%、32%和26%,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叶片气孔导度降低使得蒸腾降温作用减弱,导致白天FACE条件下小麦的冠层温度升高,开花-蜡熟期平均升高0.77℃,抽穗后最高达1.58℃;FACE系统中,白天小麦冠层内部空气温度比对照高0.12~0.98℃(最大差值),冠层顶部空气温度高0.03~0.7℃(最大差值),但冠层空气湿度均低于对照,冠层中部空气湿度最低差值在-0.3~-7个百分点;FACE处理对小麦冠层上方净辐射的影响不大。
六安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赵明松;程先富;张建春;
2008, 29(04):  397-401. 
摘要 ( 74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寿县、六安和霍山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运用离差系数、变化趋势、突变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六安地区50a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站近50a来的降水量均呈正态分布,变异等级为中级;年降水量均随时间进程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顺序为六安>寿县>霍山;通过诊断发现三站50a来年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均可以分为偏干、偏湿、干湿交替3个阶段,寿县和六安站的降水突变点在1992年,霍山在1965年;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寿县、六安和霍山站的年降水量分别有7~8a、2~3a和2a的明显周期性变化规律。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张智;林莉;梁培;
2008, 29(04):  402-405. 
摘要 ( 7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宁夏2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低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积温、无霜期、生长期降水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宁夏各地明显升温,20世纪90年代和2001-2005年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了0.5℃和0.9℃,≥0℃积温平均增多了94.9℃.d和225.2℃.d;90年代以后无霜期平均延长了6.8d,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了12.5mm;气温升高也使得冬小麦种植北界明显向北、海拔上界明显向高处扩展。
西安市近55年来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张允;赵景波;
2008, 29(04):  406-410. 
摘要 ( 70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回归分析法、小波分析、M-K突变分析,对西安站近55a的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西安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过程。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西安地区的降水与西北地区东部的降水变化一致,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都在下降,冬季降水在波动中有明显增加趋势;秋季降水与El Nino、La Nina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冬季降水量增加显著与西风势力增强和南来水汽增多有很大的关系;3a、6a左右时间尺度在55a中始终存在,且周期振荡稳定。突变分析表明西安的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左右有显著的突变点存在,即发生了明显的两次突变,两次突变都是由多雨期到少雨期。
Ce(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N、P含量的影响
任晓晓;周青;
2008, 29(04):  411-413. 
摘要 ( 89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温室模拟UV-B胁迫下,采用水培法研究稀土Ce(Ⅲ)对大豆(Glycine max)幼苗N、P吸收以及N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硝态氮含量、磷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说明UV-B辐射严重抑制NR活性、使叶片内硝态氮(NO3-)和磷含量减少,而且高强度、长时间辐射时的抑制作用更大;而适宜浓度CeCl3(20mg.L-1)处理能提高叶片中NO3-和磷含量,缓解T1、T2胁迫下NO3-和磷含量的减少。
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李春强;洪克勤;李保国;
2008, 29(04):  414-419. 
摘要 ( 99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分析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农作物水分管理提供指导。根据FAO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方程,利用河北省1965-1999年85个地面气象站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参考蒸散量序列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达到显著水平(α=0.01)。其中,春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秋季较慢,冬季下降最慢;年参考蒸散量减少速率达43.58mm/10 a。在空间上,全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地区减少幅度不同。其中,廊坊及以南地区下降较为突出,减少速率一般均在40mm/10 a以上,而北部地区减少较为缓慢,一般均在35mm/10 a以下,秦皇岛虽然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α>0.05)。通过参考作物蒸散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即太阳辐射)。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风速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是河北省参考作物蒸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气温升高对其影响作用不显著。
基于SEBAL模型的扎龙湿地蒸散量反演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杜嘉;
2008, 29(04):  420-426. 
摘要 ( 78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SEBAL模型结合ETM+遥感影像、DEM及研究区附近12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反演得到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等地表能量通量;然后通过能量平衡方程得到潜热通量,并推算得到日蒸散量值。结合2001年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散量特征,发现水体、沼泽地具有较高的日蒸散量,水田、草地、林地次之,旱地、未利用地、居民点较低,符合蒸散规律,说明SEBAL模型在区域蒸散量估算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草地潜热通量的特征
倪攀;金昌杰;王安志;关德新;渠翠平;施婷婷;
2008, 29(04):  427-431. 
摘要 ( 9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是北方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对调节局地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蒸散作为热量和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是该生态系统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在水分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科尔沁半干旱风沙草原2007年9月1日-26日的蒸散量和微气象条件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得到数据分析了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探讨了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2.7%,处于国内外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的中上水平。30m in的潜热通量与净辐射数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潜热通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时刻最高,净辐射与潜热通量每日峰值同时出现,温度、饱和差的峰值比潜热通量峰值滞后2~3h,潜热通量峰值时刻的空气相对湿度处于一日内最低,此季潜热通量平均日总量为5.44M J.m-2,相当于2.21mm蒸散量,潜热日总量与净辐射日总量呈指数关系。
密云水库及其主要河流入库河段水质的季节变化
于一雷;王庆锁;
2008, 29(04):  432-435. 
摘要 ( 6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通过对密云水库与其上游主要河流——潮河、白河、清水河入库河段水质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与其河流入库河段的pH值全年平均值差异很小,并表现出汛期最低,冬季较低,其它季节相对较高的时间变化特征。密云水库的总氮、硝态氮含量全年几乎都低于三条河流,其中潮河的总氮、硝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白河,最低的是清水河;三条河流入库河段的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特征为植物生长季较低,非生长季较高。密云水库全年总磷含量均值低于潮河和白河而高于清水河,潮河和白河总磷含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的洪水期。密云水库的COD高于潮河、白河和清水河,三条河流中清水河的COD最高,这与清水河流域引流养鱼向河道直接排放含有机物质的废水有关;水库及其主要河流入库河段的COD最高值出现在7-9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和12月。
基于GIS和RS的咸阳市林地资源变化及飞播造林成效分析
徐军昶;卫海燕;王勇;赵奕兵;尚小宁;董晓文;
2008, 29(04):  436-439. 
摘要 ( 79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88年TM影像、2007年CBERS影像和1988-2007年NOAA AVHRR的NDVI数据集资料,采用GIS和RS软件分析了近20 a咸阳市林地资源变化,并研究了咸阳市自1992年来飞播造林的成效。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人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咸阳市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飞播造林区的林地类型变化与飞播造林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主要飞播造林区的NDV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飞播造林对提高咸阳市森林覆盖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云南烤烟大田期气候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黄中艳;朱勇;邓云龙;黄伟;倪霞;
2008, 29(04):  440-445. 
摘要 ( 105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应用烟草生态学和栽培学理论论证和提炼云南烤烟气候的独特性,解译云南烟叶品质风格特点形成的气候成因,分析云南烤烟气候的优势和不足,对提高云南烟叶质量和做好烟草种植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强调气候三因素的匹配和时段分配对烟叶品质影响的重要性。云南烤烟生长季内光、温、水三因素在总量上无任何优势,但在大田生长前、中、后期的光、温、水时段分配和匹配上颇具独特性,是云南烟叶含糖量较高、烟碱和氮含量适中、石油醚提取物偏低、钾氯含量不高的主要气候成因;中高海拔区光照对温度的补偿效应和较高的温度有效性,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温效应,是云南烤烟种植海拔上限高和适宜植烟面积大的重要原因。
美国玉米产量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宋迎波;杨霏云;郑昌玲;陈晖;
2008, 29(04):  446-449. 
摘要 ( 8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61-2006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资料、美国玉米种植区14个代表站玉米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分别建立了基于地面气象要素、海温、环流资料的美国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利用三种模型分别对1995-2004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进行预报检验,各模型10 a平均预报准确率均在95%以上,但各模型预报准确率波动较大,因此,根据各模型的历史准确率,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集合预报模型。2005年、2006年试报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均在95%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桃源县水稻产量的气候影响分析
尹春梅;谢小立;
2008, 29(04):  450-453. 
摘要 ( 78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区域气候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长期(1990-2005年)定位稻田试验结果,对湖南省桃源县早、晚稻气候产量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早稻气候产量与抽穗-成熟期≥10℃的有效积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生育期日照时数的波动和日均最低气温的改变是导致晚稻气候产量年际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地产量与气候的响应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水稻栽种应对措施。
基于邻域特征的温度缺失值的填补方法
唐云辉;高阳华;
2008, 29(04):  454-457. 
摘要 ( 7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971-2000年重庆市35个气象站点日气温要素为基础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候均值、距离和高程差异等因子的新的气温插值方法,可应用于日气温要素序列缺失资料的插值填补。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全市各季节日平均气温的MAE(平均绝对误差)在0.2~0.8℃,平均为0.4℃左右;对日最高、最低气温都具有可靠的拟合精度。通过对沙坪坝站各季节(用1月上旬、4月上旬、7月上旬、11月上旬分别代表)逐时平均温度进行拟合计算,MAE在0.66℃以下,平均相对误差(MRE)除冬季稍高外(为7.9%),其余各季节在3.2%以下,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说明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逐时观测气温资料的填补。
西南复杂山地农业气候要素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郑小波;罗宇翔;于飞;康为民;陈娟;
2008, 29(04):  458-462. 
摘要 ( 99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反距离加权法、普通克里格法、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法三种空间插值方法,对西南地区复杂山地92个气象站点30 a(1971-2000年)的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月平均资料进行分辨率为1.0km×1.0km的空间插值,并进行了交叉验证和随机站点验证。结果表明: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法的插值精度最优,特别是温度和降水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三种插值方法,相对湿度的插值精度在夏季差异不明显。在样本数选取上,样本数的增加使温度和湿度的插值精度有较大提高,但对降水插值精度的影响不明显。
基于DEM的辽宁乡镇渍涝预报
陆忠艳;袁子鹏;陈艳秋;孙欣;
2008, 29(04):  463-466. 
摘要 ( 69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天气预报中对渍涝灾害预报的要求,利用辽宁省1:25万DEM基本地形数据,以G IS为平台分析研究区域的水流方向和汇流能力栅格;对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径流预报模型进行本地化调试,应用辽宁省乡镇降水量预报和汇流能力栅格,通过耦合得到实际地形的汇流量;根据汇流量和渍涝等级对应关系发布辽宁省乡镇级别的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并在一次天气过程中进行试报,预报结果和实况基本吻合。
广东省香蕉寒害综合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杜尧东;李春梅;毛慧琴;唐力生;
2008, 29(04):  467-471. 
摘要 ( 8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广东省77个站1962-2006年冬季气候资料,计算了全省香蕉寒害综合指数,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全省香蕉寒害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以总体一致型为主,此外,还呈现粤北珠三角-粤东粤西差异型。香蕉寒害波动20世纪70年代最强,6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弱,90年代又有所增强。对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分析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70年代和90年代2~4 a周期表现显著。第二特征向量时间系数70年代和90年代具有显著的2~4 a周期,80年代具有显著的6~8 a周期。这一结果为香蕉寒害的区划、评估和预测等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冬小麦发育期农业干旱发生风险分析
陈晓艺;马晓群;孙秀邦;
2008, 29(04):  472-476. 
摘要 ( 102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观准确的干旱风险评估是各级政府进行生产布局、制定防灾与减灾决策的依据。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逐日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累积湿润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各地冬小麦发育期内干旱发生的风险度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区分布看,冬小麦发育期内干旱发生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淮北大部处于重度风险以上,江淮大部基本无风险;从冬小麦发育阶段看,以灌浆-成熟期的旱灾风险最大,拔节-抽穗期次之,返青-分蘖期最小;从年际变化看,虽然各区旱灾风险的变化趋势不同,但2000年后均明显增大,近年来的加重趋势值得关注。冬小麦产量损失与干旱发生时段密切相关,小麦拔节-灌浆期发生干旱时减产最重;同时旱灾的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损失越重。
吉林省一代玉米螟发生的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
袁福香;刘实;郭维;胡艳全;
2008, 29(04):  477-480. 
摘要 ( 7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玉米螟发生的气象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1级: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2级: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3级: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螟中等发生;4级: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螟中等偏轻发生;5级:气象条件不利于玉米螟发生。利用相关法确定影响玉米螟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假设每个气象因子对玉米螟发生程度的影响是线性的,将每个影响因子对玉米螟发生的影响程度相叠加,建立了吉林省一代玉米螟发生的气象适宜程度等级预报方程。利用近26 a来吉林省玉米螟发生的历史虫害资料与气象资料对方程进行检验,并对2007年吉林省玉米螟发生气象条件适宜程度进行预报,效果较好。可达到从气象角度对玉米螟发生进行监测和预报的目的。
凉山州5-7月气象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影响
曹艳秋;阮俊;房鹏;罗清;李达忠;阿尔木冲;黄斗敏;胡巧娟;陈远智;
2008, 29(04):  481-484. 
摘要 ( 78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07年在凉山州冕宁的城厢(海拔1823m)、拖乌(海拔2144m)、昭觉的庆恒(海拔1659m)、上游(海拔2571m)4个点各5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凉山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成因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7月初;5月中旬-6月上旬,若出现连续降雨日在5d以上、并且相对湿度连续6d以上超过75%的情况,一般在5~10d后有可能发生晚疫病。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5d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新疆棉花低温冷害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陈玥熤;郭建平;
2008, 29(04):  485-490. 
摘要 ( 7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和减轻低温冷害对新疆棉花生产的严重影响,利用1961-2005年逐日平均温度资料、棉花多年产量和发育期资料,计算了新疆主要棉区棉花的热量指数,确定了低温冷害的热量指数指标,可以较好地判断预报年新疆主要棉区的冷害发生情况及灾害程度。在此基础上以74类大气环流特征量为预测因子,从棉花的播种期开始到停止生长,逐月滚动建立了各个棉区热量指数的逐步回归模型。各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能较好地预测该区棉花生长季内的热量状况;且可以看出,预报月前期的高纬度极涡环流系统的特征对新疆棉花生长的热量条件有着重要影响。从研究结果可知,通过运用滚动预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棉花生长季内热量指数的准确率,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冷害发生年,为棉花生产布局和及时采取防冻措施提供参考。
宁夏气象灾害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武艳娟;李玉娥;刘运通;黄琰;
2008, 29(04):  491-495. 
摘要 ( 78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宁夏23个站点1961-2004年的年降水量、冰雹发生次数和无霜期数据,1991-2006年宁夏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数据,粮食总产量和干旱、冰雹、冷冻害的受灾成灾面积数据,分析了宁夏干旱、冰雹和霜冻三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宁夏地区的旱灾指数在波动中增加,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有增加趋势,干旱的影响加重;冰雹的年均发生次数有明显减少趋势,但冰雹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增大;无霜期天数增加,霜期缩短。干旱是影响宁夏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总产量的最主要的灾害;对于冷冻害和冰雹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方面与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区域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作物的主要生育期及作物种植的地理位置有关。
福建省稻飞虱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
陈惠;关瑞锋;杨凯;林晶;王家义;李丽纯;马治国;
2008, 29(04):  496-498. 
摘要 ( 78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福建省14个县1975-2006年早稻、晚稻稻飞虱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分析福建省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6月中下旬气温、降水日数和9月中下旬气温、降水日数,利用关键气象因子构建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指数K模型,通过历史回代检验,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与稻飞虱实际发生的等级相比,早晚稻"一致"和"基本一致"的平均可达到69.1%;对福建省2007年6月下旬早稻稻飞虱高峰期的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进行预报,"一致"和"基本一致"的达92.1%,总体上预报效果较好,可投入业务应用。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预报中温湿度指标的改进
吴春艳;李军;
2008, 29(04):  499-501. 
摘要 ( 8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霉病是常见的小麦病害,温湿度气象条件对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预报时选取合适的温湿度指标是获得较高预报准确率的关键。本文采用上海地区1975-2007年的气象和小麦赤霉病资料,分析了小麦始穗期的变化;由于小麦始穗期普遍提前,原来以4月中旬-5月中旬的平均温度≥15℃、相对湿度≥85%连续3d的天数为指标预报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准确率开始下降,经分析确定以始穗期-5月20日平均温度TP≥13℃、平均相对湿度UP≥83%连续3d的天数作为新的指标。经对历史资料的模拟检验,新指标对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由60%提高到83.3%。
利用协击方法建立广州荔枝寒害预报模型
李楠;叶彩华;廖树华;霍治国;姜会飞;
2008, 29(04):  502-506. 
摘要 ( 70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农业气象长期预报方法在选择预报因子时,往往忽略了因子间的独立性,降低了预报的实际效果。本文尝试应用协击方法对广州荔枝寒害进行长期预报。首先对1962-2005年的致灾因子与前期大气环流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入选预报因子;然后利用协击方法对入选因子进行独立性检验,并筛选独立性好的因子建立预报方程;最后对预报方程结果进行综合决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代检验,所建模型的模拟准确率达到86.4%。运用该预报模型对2007-2008年广州荔枝寒害进行试预报,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应用此方法进行农业气象长期预报是有效的。
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
殷剑敏;缪启龙;李迎春;何寿仁;张建萍;
2008, 29(04):  507-510. 
摘要 ( 88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 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由遥感解译的南丰蜜桔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细化得到南丰蜜桔冻害风险分布;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冻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南丰蜜桔受轻度冻害的气候风险在海拔较低的主产区一般为4~5年一遇;中度和重度冻害区域主要为20年一遇区和40年一遇区,而蜜桔的收益期一般为15 a,可见,南丰县具有比较优越的蜜桔种植气候条件,种植蜜桔的气候风险较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蜜桔可开发种植土地利用类型,且地理背景数据分辨率高达25m×25m,因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的气象预报
段金省;万信;赵建厚;李金章;
2008, 29(04):  511-513. 
摘要 ( 7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夏季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密切。7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降水之和、7月下旬和8月下旬日照、7月下旬和8月下旬相对湿度是影响越夏小麦条锈菌的关键因子,据此建立了越夏锈菌等级预报方程(p<0.01);利用此方程对陇东地区2006年和2007年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进行预报,结果与市植保站当年实际观测调查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可用于预报服务。
2008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宋迎波;郑昌玲;李森;张艳红;吕厚荃;
2008, 29(04):  514-515. 
摘要 ( 67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大部农区降水充足,农业干旱发生范围相对较小、影响偏轻,大部江河水势较为平稳,主要农区未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同时,热量条件较好,秋收作物长势均衡、群体结构良好,粮食作物丰收在望。但南方部分地区入夏后强降水天气较多;北方部分地区阶段性农业干旱仍有发生;新疆、江南、华南高温天气较为频繁;东北、黄淮及南方部分农区持续多雨,光照明显偏少,均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