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6-08-10
论文
西安植物园木本植物近十余年物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王传海;吴飞倩;李淑娟;赵国强;
2006, 27(04):  261-264. 
摘要 ( 8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1988-2002年西安市植物园20种木本植物物候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十余年西安市植物园20种木本植物物候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所有植物春季物候逐年提前、大多数植物秋季物候逐年推迟的趋势;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秋季物候,大多植物生殖生长期的物候变化幅度大于营养生长期。因此,春季物候和生殖生长期物候更加适宜作为气候变化的物候指标。该研究对于评价物候及物候不同指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矮嵩草草甸土壤温湿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
李英年;张法伟;刘安花;赵亮;王勤学;杜明远;
2006, 27(04):  265-268. 
摘要 ( 8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5-9月植物生长期间所观测的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温、湿度资料,分析了矮嵩草草甸植被盖度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被覆盖区随季节进程,植被盖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湿度下降;8:00-19:00土壤温度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14:00土壤温度随植被盖度增加而降低;不论是早晚还是中午,土壤湿度都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和概率分布特征的粮食产量预测
姜会飞;廖树华;丁谊;郭勇;
2006, 27(04):  269-272. 
摘要 ( 97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粮食单产中气象产量分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综合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构建相对气象产量预测模型。以河南省民权县和陕西省武功县1949-1999年小麦单产序列为例构建模型,预测得到2000年两地区小麦产量的相对误差在20%以下。预测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马尔柯夫过程和概率分布特征预测粮食产量的方法是有效的。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高清竹;
2006, 27(04):  273-276. 
摘要 ( 84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年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长期肥料监测站对不同施肥处理稻田中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稻田中N2O排放季节变化具有一致的规律:生长中前期N2O排放量较小,晒田及之后排放量较大。各施肥处理N2O排放的差异早晚稻不同,早稻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PK处理排放量最大,为1.48kg.hm2;晚稻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NPKS处理排放量最大,为1.40kg.hm2;同是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早稻NKM处理N2O排放大于NPKS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晚稻NPKS处理N2O排放远大于NKM处理,二者差异显著(p<0.05)。稻田水分状况也影响N2O排放,淹水期N2O排放较少,落干期N2O排放较多。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生态气候特征及适生种植区划
王位泰;黄斌;张天锋;李宗;杨民;王灵梅;何树洲;
2006, 27(04):  277-280. 
摘要 ( 8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候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产地生态环境评价
程滨;张强;郜春花;董云中;杨治平;霍晓兰;张一弓;
2006, 27(04):  281-285. 
摘要 ( 7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山西省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产地生态环境现状,采用现场布点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国家现有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产地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主产地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无任何污染,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属砂质粘壤土,形成了地道黄芪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
光质和光强对酿酒葡萄光合速率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刘玉兰;郑有飞;张晓煜;张磊;袁海燕;亢艳莉;
2006, 27(04):  286-288. 
摘要 ( 80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两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对酿酒葡萄光合速率及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酿酒葡萄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在光强较弱的时候,彩色薄膜覆盖有促进葡萄光合作用的效果。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大而增大,上午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大,午后这种差异逐渐减小。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对葡萄糖分积累有影响,且光强越大糖分积累越高,光照减弱后糖分积累降低。彩色膜覆盖对葡萄糖分积累也有一定影响,多数会使葡萄糖分积累减少。
镧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吕东岳;肖融融;周青;张光生;
2006, 27(04):  289-292. 
摘要 ( 80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mgL1LaCl3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a的增幅(12.77%)大于叶绿素b(0.00);UV-B处理使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且T2处理(0.45Wm2)中的下降幅度(12.18%)大于T1(0.15Wm2)处理,叶绿素a的降幅大于叶绿素b,但适量浓度的La溶液有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的作用;在叶绿素含量变化动态图中,20mgL1LaCl3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组,也高于60mgL1LaCl3处理组,La+UV-B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与UV-B处理组走势近似,但降幅小于后者,即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佳木斯地区大豆新品种适宜播期和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王晓群;付仲沛;
2006, 27(04):  293-295. 
摘要 ( 8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2003-2004年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试验,确定黑龙江省主栽大豆新品种的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由于种植密度不同,直接影响光照在植株群体中的分布,导致植株群体间小气候环境的差异,最终影响产量。试验确定合丰45号、47号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在25万株/hm2左右,合辐93154-2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在25~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东北地区不同时期降水的分析
蔡福;明惠青;刘兵;于慧波;
2006, 27(04):  296-299. 
摘要 ( 107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146个站1961-1990年与1971-2000年的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气候值进行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的结果对比后认为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时段数据的差异。通过在GIS平台上对两组气候值差异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黑龙江西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南部和辽宁中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加3%~6%,其余地区减少,其中辽宁南部和西北部减少幅度最大,达6%~9%;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以及辽宁中部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其余地区减少,辽宁南部地区减少幅度最大,达6%~9%。
应用MODIS数据监测福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张春桂;潘卫华;陈惠;林晶;
2006, 27(04):  300-304. 
摘要 ( 76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EOS的MODIS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2001-2005年福州地区不同地表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年际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福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土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基于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年际变化反映是敏感的,应用MODIS数据可以监测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布和面积大小。
基于GIS组件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刘丽;刘清;宋国强;王体健;
2006, 27(04):  305-309. 
摘要 ( 7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利用Visual Basic可视编程语言及ADO(Microsoft ActiveXData Objects)数据库编程技术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发布传输于一体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IS功能组件MapObjects2.1,表现时间与空间全方位配置的农业气象信息。
GIS支持下的巴西陆稻IAPAR-9再生稻合理布局气候区划
何燕;李政;廖雪萍;孙涵;
2006, 27(04):  310-313. 
摘要 ( 8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其在广西的引种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广西种植巴西陆稻再生稻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气候区划指标的空间推算模型,并采用GIS技术推算出广西lkm×l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西的巴西陆稻再生稻进行气候区划,为广西巴西陆稻再生稻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日光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
张培新;贺超兴;张志斌;张百海;
2006, 27(04):  314-317. 
摘要 ( 86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掌握温室番茄生育期是温室番茄专家决策系统中进行生产安排和市场销售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温度对番茄发育速率影响效应的大小用相对热效应(RTE)来衡量,通过研究Beta函数的性质提出基于幂函数的模型来描述RTE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每日相对热效应(RTE)决定每日生理发育效应(PDE)的大小,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采用生理发育时间(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Time,PDT)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建立了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利用模型对日光温室2年4茬番茄生长发育期资料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个发育期(发芽、苗期、开花座果、结果和采收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各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32d,1.73d,0.35d,1.58d,2.52d,显著优于以有效积温模拟模型的预测精度(其生育期模拟的RMSE分别为2.55d,9.74d,2.06d,9.27d,11.99d)。
黑龙江省主要林型气候生产力的特征分析
高永刚;张福娟;王育光;
2006, 27(04):  318-322. 
摘要 ( 7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点1961-2003年实测气候资料的平均值,从分析林业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计算了黑龙江省红松、兴安落叶松主要林型气候生产力,分析了近43a来气候生产力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小兴安岭伊春林区、黑河地区、牡丹江地区是有利于黑龙江省主要林型生长的重点优势区域;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和南部是主要林型生长的次要优势区域,而且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西瓜砂田不同覆盖方式的增温保墒效应初探
张玉兰;郑有飞;
2006, 27(04):  323-325. 
摘要 ( 78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传统的砂田抗旱保温基础上,为进一步选取较适宜的保水保温方式,提高砂田生产效率,在宁夏中卫干旱山区砂田上进行覆盖地膜、塑料碗和直接在砂田播种西瓜三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砂田上再次覆盖,对加快西瓜出苗、保苗及后期的生长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种处理方式中,覆膜处理保墒效果最好,盖塑料碗处理的保温效果最好;但从经济角度,盖塑料碗处理成本相对较高,而该地区气候特点以干旱为主,因此建议在当地推广覆膜生产方式比较经济实用,在低温年份可适当采用盖塑料碗的方式。
海宁冬季气候变暖对经济作物的影响
姚德宏;
2006, 27(04):  326-329. 
摘要 ( 7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97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近10多年来,海宁市冬季变暖变短。暖冬有利于鲜切花和反错季节蔬菜等作物的增效增收,但同时冬季作物冻害的风险损失加大,应加强预防。分析指出,露地预防初霜冻的最低气温标准为5℃,晴天夜间非加热单层薄膜大棚内最低气温比棚外最低地表温度高,但比棚外最低气温低,因此在单层大棚内作物防冻时应对气象预报的最低气温有2.2℃的降值订正。分析结果有很强的实用性。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提高庭院集雨经济转化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分析
马治国;郑大玮;段玉;潘学标;李少斌;
2006, 27(04):  330-334. 
摘要 ( 79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实验区为例,分析了典型庭院中提高收集雨水经济转化利用效率的途径。以庭院经济种植业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雨水经济转化效率的数学表达公式B=R×C1×C2×C3,依据试验数据,确定了C1、C2、C3各个参数的数值,最后计算出雨水的经济转化效率B分别为:蔬菜9.61元/m3,西瓜3.44元/m3,果树15.93元/m3,三种作物的平均转化效率为9.66元/m3。果树的转化效率最大,其次为蔬菜,再次是西瓜。针对每个参数的可变化范围提出了提高雨水经济转化效率的途径,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地区冬小麦冻害预报系统初探
巴特尔·巴克;郑大玮;肉孜·阿基;托丽娜·库图鲁克;郭勇;
2006, 27(04):  335-338. 
摘要 ( 7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运筹学决策树方法,通过归纳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了冬小麦冻害预报系统。系统分为品种、播种、冬前条件、越冬条件、早春条件5个层次,并以冬小麦自身抗寒力(品种,生长状况等)和环境因素(土壤,气象条件,田间管理等)为指标,判断预测麦苗抗寒力、越冬冻伤情况及冻害程度,预测结果均以5个等级描述,系统按照预测的冻害级别给出不同时段冻害预防的补救措施和建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思茅咖啡黑果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趋势预报
高敏;张茂松;王美新;
2006, 27(04):  339-342. 
摘要 ( 7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咖啡黑果病是思茅地区咖啡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发现:思茅地区湿度高、温度适宜有利于炭疽、褐斑菌的萌发与侵染,黑果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小粒咖啡种植区既普遍又严重;按湿度和温度条件,把思茅地区侵染性咖啡黑果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划分为休眠期、潜伏期、危害期三个阶段,在危害期内又可划分为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出现在6-9月,第二高峰期出现在11月中旬-12月上中旬;利用每旬的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降水的中期预报,得到了滚动制作黑果病趋势预报的方法,经过6a的田间实际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湖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
冯明;陈正洪;刘可群;吴义城;毛飞;黄永平;
2006, 27(04):  343-348. 
摘要 ( 10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61-2004年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实测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湖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分析显示,在26种农业气象灾害中,有17种呈减少趋势,有9种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利。所得结论增强了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也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决策依据。
广西早熟荔枝果实热害调查及其成因分析
谭宗琨;韦饶诒;丘泗杰;
2006, 27(04):  349-353. 
摘要 ( 104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当年果实进入假种皮快速生长阶段后,日最高气温明显偏高,日生长温度累积值以及日平均温度≥0℃积温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再加上秋梢抽生至开花期降雨持续偏少,水分亏缺量大,造成了当年荔枝产量下降,品质受损。但调查显示,不同树龄,不同地段果实受害率不同,总体上平地比坡地、16龄树比6龄树受害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