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5-04-10
论文
黄土高原土壤干旱及其敏感阶段特征
龚建福,王毅荣,张存杰
2005, 26(02):  67-72. 
摘要 ( 79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逐月实测降水资料,结合土壤干旱指数模型、小波分析技术等,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干旱近4 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在黄土高原的不同地域程度不同,步调不一;最严重土壤干旱出现在7- 10月份;小波分析还表明存在以2 - 4年为主的年际振荡,干旱从高原敏感区向四周传播;年际振荡强弱与土壤干旱变化的阶段相对应
中国陆面短波净辐射模型参数确定与分析
陈志全
2005, 26(02):  73-76. 
摘要 ( 84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国家气候资料中心在网上提供的气象数据,建立全国各地区短波净辐射模型,提出了在东北和新疆北部非沙漠地区反射率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短波净辐射的日照百分率和绝对湿度的统计计算和分析表明:影响短波净辐射的主要因子是日照百分率。所建立的模型中,高海拔地区模型精度要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中子仪测定气候观测场和农田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
毛飞,刘晓宏,胡秋卷,张佳华,刘秀江,赵晓飞
2005, 26(02):  77-80. 
摘要 ( 67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中子仪对气候观测场与农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对比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河北霸州、黄骅和深州的三个气候观测场建立了IAG型中子仪的标定方程,通过与土钻法比较,30cm以下土层霸州站采用一个标定方程、黄骅站则采用两个标定方程效果较好,深州站的标定结果不理想;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土壤水分试验小区建立了5 0 3DR型中子仪标定方程,通过与土钻法比较发现它适用于30cm以下土层,0~30cm土层的土壤湿度建议最好用土钻法或其它方法观测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势及生长状况评定体系的建立
郭海英,杨兴国,马鹏里
2005, 26(02):  81-84. 
摘要 ( 80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陇东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董志塬上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与植株高度之积表示停止生长期、拔节期、乳熟期等几个关键发育期的生长势。以生长势为量化指标,建立了冬小麦生长状况评定体系,并通过分析发现,停止生长期生长势和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拔节期生长势和返青期-拔节期降水量相关显著,并和该时段≥0℃积温、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乳熟期生长势则和拔节期-乳熟期光照时数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程度。
气温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状况土壤呼吸的影响
常宗强,史作民,冯起
2005, 26(02):  85-89. 
摘要 ( 98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2 0 0 3年生长季节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日变化及土壤呼吸对气温变化响应的研究发现,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且低温时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各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与温度变化不完全同步,表明温度并不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唯一因子,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不同植被类型的Q10 值介于2 16~4 92之间,青海云杉林(海拔2 75 0m)群落的Q10 值高于其它植被类型,说明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CO_2浓度升高对茶树光合速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杨书运,张庆国,李伟,王凤文
2005, 26(02):  90-94. 
摘要 ( 8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人工调控CO2 浓度,对不同光环境下茶树(Camelliasinensis)的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在气温34 0℃以上、光合有效辐射强度80 0 μmol/ (m2 s)左右的高温、强光环境中,提高大气CO2 浓度可缓解高温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O2 浓度提高到5 5 0 μl/l可使抑制茶树光合作用的气温提高约1~2℃,70 0 μl/l则可使抑制气温提高3~4℃。在强光下CO2 对茶树有较强的“气肥”作用,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4 0 0 μmol/ (m2 s)左右的弱光环境中CO2浓度提高也可提高光合速率水平。弱光环境中气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强,茶树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 9 0~30 0℃,气温超过30 0℃则温度开始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在气温达34 0℃以上高温时,茶树表现为净呼吸
不同水分与养分水平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建程,严昌荣,卜玉山
2005, 26(02):  95-98. 
摘要 ( 70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发现这些参数均受诸如水分、光热、养分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水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水分的降低,玉米叶片的基础荧光增大,而可变荧光、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显著降低,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时间,加快测定速度,叶绿素荧光可作为研究判断玉米水分胁迫程度的理想指标
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及应用
刘晓英,郝卫平,张健
2005, 26(02):  99-105. 
摘要 ( 70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综述了农田尺度下干旱胁迫的指标表达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所需基础资料的获取途径,着重介绍了干旱胁迫综合指标(CWSI)的计算原理及应用。比较结果表明,从农田水分循环系统出发建立起来的CWSI~ETa/ETp、CWSI~Ta/Tp关系,直接考虑了土壤、作物、大气的综合影响,与作物生长过程结合紧密,是考虑因素最全面、综合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而且计算时所需基本数据都是气象站常规的观测资料,易于获得,是田间尺度下干旱胁迫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的首选方法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李三爱,居辉,池宝亮
2005, 26(02):  106-111. 
摘要 ( 67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从光合潜力到光温潜力、再到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的发展历史,对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当前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作物动态生长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将成为研究作物生产潜力的发展方向
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宗明,张柏
2005, 26(02):  112-115. 
摘要 ( 7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因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发作物生产力的区域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耦合,有利于对作物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分析,为针对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作物与耕作管理条件制定适应性对策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生产力对CO2 增加和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指出应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与作物模拟技术、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变化模式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产力及其气候变化响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武都冬播地膜马铃薯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王志禄,孙畅,张燕
2005, 26(02):  116-118. 
摘要 ( 7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武都县2 0 0 0 - 2 0 0 3年冬播地膜马铃薯的试验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分析研究了冬播地膜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提前上市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适宜播种期及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新疆红花生育气候条件分析与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任水莲,王健,王晓梅,桑长青
2005, 26(02):  119-122. 
摘要 ( 8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新疆主要红花产区≥5℃积温基本符合红花生长的需求,故选用≥5℃积温值作为红花适生种植区划的主导指标;其次实验观测发现红花在苗期温度低则分枝多,花期温度高则花盘大、产量高,灌浆期温度低则籽粒饱满,故将这三个关键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指标。据此进行了红花适生种植气候区划,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在南疆种植复播红花的新思路
苹果初花期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毛明策,刘敏茹,姜创业,陈建文
2005, 26(02):  123-124. 
摘要 ( 7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长武县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分析了温度对苹果初花期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当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时苹果开始进入初花期;(2 )用“定日逆序的积温”法研究得出:苹果初花期早晚与上年冬后的积温有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当年春季以来≥5℃积温关系最密切;(3)用“非定日逆序的积温”法研究得出:与花前2 6 6 - 2 77天(上年7月中下旬前后)的逆序积温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稳定
贵州省脱毒甘薯气候条件及高产栽培技术调查
吴登秀,陈关清
2005, 26(02):  125-128. 
摘要 ( 7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贵州省铜仁市川硐镇和坝黄镇对脱毒徐薯18开展分期排种、分期移栽试验,平行观测了其发育期及气象条件,研究了本地脱毒徐薯18主要生育期所需的农业气象条件,提出了本地种植脱毒甘薯的最佳区域和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人工栽培半夏的气候条件分析
刘跃辉,周哲健
2005, 26(02):  129-130. 
摘要 ( 66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3年的实践和研究,掌握了半夏在修文县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方法,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推广半夏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集雨措施下柠条植树带域土壤水量平衡分析
成六三,李小雁,肖洪浪
2005, 26(02):  131-135. 
摘要 ( 65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区缺水导致目前植被生态建设中林灌木生长的不良问题,对不同集雨面积措施下柠条生长环境水量平衡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集雨面积对植树带的来水量、耗水量和水量平衡影响较大,其自然集雨面积为5 0m2 的处理比其他三个集雨面积处理中的土壤剩余量、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量都大
汉中盆地低山丘陵茶叶生产生态气候分析
袁应泽,李金辉
2005, 26(02):  136-138. 
摘要 ( 6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汉中盆地现有茶区生态气候状况的分析及与同纬度东部平原茶区比较,找出了汉中茶区生态气候和品质的比较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在退耕还茶中宜建生态茶园;生态园、老茶园和林区应根据局地小气候条件合理布局交错种植;宜推广无性繁殖和无污染管理技术
栗茶间作对北方茶树生长及绿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王恒明,吴凌志,周茂山
2005, 26(02):  139-141. 
摘要 ( 80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观测表明:栗茶间作有效降低了茶园的光照强度,稳定了林间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提高了北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北方茶区推广。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研究
张云惠,王勇,车罡,王荣梅
2005, 26(02):  142-145. 
摘要 ( 6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离散模式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对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部分个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说明,对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