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论文
封面
2017, 38(12):  1. 
摘要 ( 157 )   PDF (1355KB)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总目录
2017, 38(12):  1.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2017, 38(12):  2. 
摘要 ( 236 )   PDF (89KB) ( 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江晓东,陈惠玲,姜琳琳,杨晓亚,吕润,华梦飞,吴可人
2017, 38(12):  753-76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1
摘要 ( 709 )   PDF (1022KB) ( 10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呈现总辐射降低并伴随散射辐射比例升高的特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成分变化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阐明太阳总辐射减弱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于冬小麦三叶期-成熟期在田间设置相同遮光率下散射辐射比例不同的2个处理,T1:遮光率14.10%,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1.09%;T2:遮光率14.42%,遮阴环境中散射辐射占总辐射比例39.98%,以不遮光为对照(CK)。小麦开花后每隔7d采样一次,至收获期共采样5次,测量其千粒重,并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粒重增长动态和灌浆参数。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对籽粒灌浆时间无显著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从而影响千粒重。弱光下(T1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均减小,千粒重降低。弱光条件下散射辐射比例增加(T2处理),提高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促进籽粒粒重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散射辐射比例增加能部分抵消太阳总辐射降低对籽粒粒重的负面影响。
高温与不同空气湿度交互对设施番茄苗生长及衰老特性的影响
王琳,杨再强,杨世琼,李军,李凯伟,侯梦媛
2017, 38(12):  761-77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2
摘要 ( 694 )   PDF (896KB) ( 10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番茄“金粉五号”(Jinfen 5)为试材,于2016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环境控制试验。试验设计高温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的正交试验,高温3个水平设为35℃/18℃(昼温/夜温)、38℃/18℃、41℃/18℃,空气相对湿度3个水平设为50%(±5个百分点)、70%(±5个百分点)、90%(±5个百分点),处理天数为3、6、9d,以28℃/18℃、45%~55%为对照组(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昼温35~4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番茄的株高、茎粗日生长量、SOD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而叶面积日生长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POD、CAT酶活性均降低,35℃、38℃处理下番茄苗长势与CK接近,41℃处理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日生长量、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降低58%、49%、18%、13.2%和10.2%;相同气温条件下,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SOD与CAT活性等指标均明显高于50%和90%湿度处理;不同天数处理间各指标则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夏季温室高温(昼温35~41℃)环境中,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可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番茄危害,而过低和过高空气相对湿度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不明显。由极差分析可知,高温是影响设施番茄苗生长及衰老特性的主要因子,空气相对湿度为次要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高温与不同空气湿度的交互作用对设施番茄苗生长及衰老特性的影响极显著。
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对菜田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湛,李银坤,王利春,郭文忠,徐志刚,杨子强,马丽,李秋琛
2017, 38(12):  771-779.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3
摘要 ( 663 )   PDF (1281KB) ( 9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年5月起在宁夏吴忠地区进行生物炭和有机肥单施与配施的定位试验,试验对象为有机菜心。每年种植3茬,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13日播种、6月22日收获的第1茬有机菜心有关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单施有机肥(M,110t.hm-2)、单施生物炭(C,17t.hm-2)、施有机肥+生物炭(MC,110+17t.hm-2)以及不施有机肥和生物炭(CK),通过测定菜心生育期内0-70cm土层水分动态、菜心生长状况,以分析生物炭配施有机肥栽培模式在西北有机菜田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处理(MC处理)可有效增加0-10cm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全生育期0-1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比CK、M和C处理增加12.4~29.2个百分点(P<0.05)。MC处理能够改变土壤剖面水分分布,使更多的水分集中在0-30cm土层,增加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含量,对水分的固持作用显著。MC处理促进菜心的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WUE),与M处理相比,其收获期菜心株高、产量、生物量和WUE分别增加39.6%、63.0%、51.4%和64.0%(P<0.01)。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处理蓄水保墒增收效应显著,可作为当地有机菜地优选栽培管理方式推广。
陇东南“花牛”苹果果实生长动态及其与热量条件的关系
姚小英,马杰,李瞳,袁佰顺,王兴,王振国
2017, 38(12):  780-786.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4
摘要 ( 593 )   PDF (609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陇东南“花牛”苹果产地不同海拔高度果园2014-2016年试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建立苹果生长动态模型,并对果实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热量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径增长及单果重量累积变化均符合Logister曲线,果实生长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极值变化和增长规律。幼果生长初期,横径大于纵径,7月上中旬之后,纵径开始大于横径。果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7月上中旬。海拔每增加100m,果实增长极值出现时间推迟4d左右。果实生长4个阶段中的第2阶段即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期(花后45~80d即6月中旬-7月中旬)为果径增长、重量增多的高峰时段。平均气温与单果重量增长量相关关系显著,≥10℃积温与果径及单果累积重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特征,果径增长最快时间在6月20日前后,为果树开花后50d左右;重量增加最快时间在7月6日前后,为果树开花后66d左右。在果实增长的关键时期加强果园水肥、病虫害、修剪等各项管理,是提高果品产量及商品等级的重要环节。

不同植物组合对煤矸石混合土中镉的吸收效应
李侠,王雪,杜世杰,杨俊霞,高志慧,韩志平,甄莉娜
2017, 38(12):  787-794.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5
摘要 ( 464 )   PDF (1031KB) ( 8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放的煤矸石风化物镉含量高,易造成邻近水体和土壤污染,利用植物修复煤矸石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将煤矸石风化物与土壤以1︰1混合作为培养基质,比较黑麦草、菊苣、紫花苜蓿单作与间作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植株氮、磷、镉含量和吸收量等,以期筛选出适合煤矸石镉污染修复的植物组合。结果表明,单作条件下黑麦草在煤矸石混合土壤上生物量最大,但其镉吸收量与菊苣、苜蓿无显著差异;间作提高了黑麦草生物量、氮、磷和镉的吸收量,降低了菊苣的生物量、氮、磷和镉的吸收量,间作对苜蓿的影响不明显;6种植物组合中,黑麦草与苜蓿间作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氮、磷和镉吸收量均最高,其中镉吸收量是其它组合的1.29~1.76倍,可作为修复煤矸石重金属镉污染的优质组合。
基于积温产量模型确定山东夏玉米拔节前后的极端高温阈值
张琪,唐婕,冯一淳,张艺璇,蔡成良
2017, 38(12):  795-80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6
摘要 ( 839 )   PDF (8409KB) ( 1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考已有的积温-产量模型方法,利用山东省10个气象站点1983-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模拟其间逐小时温度,分拔节前和拔节后两个时段确定山东省夏玉米的极端高温阈值,并对研究区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温度主要分布在17~35℃区间,拔节后不同温度持续时长较大;有效积温转化为实际产量的比例系数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山东省夏玉米拔节前、后两个阶段极端高温阈值分别为35.2℃和34.5℃;基于此阈值统计的极端高温发生日数由西部平原地区向东部沿海半岛地区减少,拔节后较拔节前频发,研究期内极端高温发生日数有随时间增多的趋势。
寡照胁迫对设施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评价
李凯伟,杨再强,肖芳,王琳,杨世琼
2017, 38(12):  801-811.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7
摘要 ( 561 )   PDF (1008KB) ( 1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提”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试材,于人工气候箱设置L1(80μmol?m-2?s-1)、L2(200μmol?m-2?s-1)两种辐射水平,分T1、T3、T5、T7、T9(持续胁迫1、3、5、7、9d)5种胁迫天数对试材进行寡照处理,以L0(600μmol?m-2?s-1)为对照(CK),胁迫结束后统一以L0辐射水平进行16d的恢复试验。测定葡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所测指标定义胁迫程度指数(Light stress index, LSI),结合恢复生长法划分寡照胁迫等级。结果表明:(1)寡照胁迫使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随着寡照胁迫程度加深,葡萄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上升趋势。L1处理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L2处理,胁迫9d时,Pnmax降至CK的26.5%,qN增至CK的1.89倍。Fv/Fm随胁迫时间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L1T5处理达最大为0.79;(2)寡照胁迫后,0~8d为葡萄叶片光合参数快速恢复阶段,恢复至相对稳定状态需要12d左右。短时轻度寡照胁迫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无明显抑制,甚至在恢复光照后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时重度寡照胁迫会对葡萄叶片光合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3)综合不同水平胁迫后葡萄叶片光合参数的恢复情况,结合恢复12d时葡萄叶片的LSI值,将设施葡萄寡照灾害分为无灾0级(L1寡照1d,L2寡照1~3d),轻度灾害Ⅰ级(L1寡照2~3d,L2寡照4~7d),中度灾害Ⅱ级(L1寡照4~7d,L2寡照8~9d),重度灾害Ⅲ级(L1寡照7d以上,L2寡照9d以上)4个等级。
福建省春种马铃薯寒冻害风险区划
方洁,陈家金
2017, 38(12):  812-821.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7.12.008
摘要 ( 589 )   PDF (12379KB) ( 1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福建春种马铃薯寒冻害风险分布情况,利用马铃薯春种区45个县(市)的历年气象、产量和农业经济资料,在分析马铃薯寒冻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防寒防冻能力的基础上,构建马铃薯寒冻害风险区划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确定风险区划指标权重和风险指数,构建福建省马铃薯春种区寒冻害风险区划指标和模型,基于GIS技术对福建省春种马铃薯的寒冻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春种马铃薯的寒冻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该区域适合春种马铃薯;中度寒冻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拔中等的区域;重度以上的寒冻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鹫峰山区、武夷山区、戴云山区和博平岭山区的高海拔区域,其中海拔800m以上地域有严重寒冻害风险,不适宜早春种植马铃薯。在风险因素构成上,寒冻害致灾危险性在综合风险中起决定性作用,种植区防寒防冻能力仅能略微减轻寒冻害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