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7): 907-917.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07.001
• 农业气候资源与气候变化栏目 • 下一篇
申祺,李蔚然,于小彭,李浩,王紫,纪薇薇,于亚辉
SHEN Qi, LI Wei-ran, YU Xiao-peng, LI Hao, WANG Zi, JI Wei-wei, YU Ya-hui
摘要:
基于2014−2022年盘锦市4个区县水稻产量、播种面积和农资投入数据,解析该区水稻农地利用碳足迹和影响因素,为实现水稻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4−2022年盘山县水稻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量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P<0.01),年际波动大,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和大洼区水稻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量年际波动及变化均较小。不同地区水稻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量空间差异不显著。2014−2022年盘锦市各地区水稻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量和农地利用碳足迹年际波动变化较小,但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大洼区(0.50×104hm2)和盘山县(0.53×104hm2)水稻农地利用碳足迹均值高于双台子区(0.03×104hm2)和兴隆台区(0.04×104hm2)。氮肥、农业机械和农药投入是影响盘锦市水稻农地利用碳足迹的重要因素,平均占比分别为23.20%、12.05%和20.82%。随着低碳水稻生产技术推进,减量增效、提高机械化效率、政策杠杆等多种途径合力可降低盘锦地区水稻生产中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