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7): 954-966.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07.005
戴燕燕,姚航宇,韩佳琦,刘庚,钞锦龙,张蕾,张鹏飞
DAi Yan-yan, YAO Hang-yu, HAN Jia-qi, LIU Geng, CHAO Jin-long, ZHANG Lei, ZHANG Peng-fei
摘要:
基于2011−2022年汾河流域40个县(市、区)的农业、水资源、经济、社会等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系统分析流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汾河流域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结果表明:(1)2011−2022年汾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评价得分均值由2011年的0.094显著提升至2022年的0.134(P<0.05)。2011−2022年汾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基本呈中游(0.117)>上游(0.096)>下游(0.087)的空间分布。(2)2011−2022年汾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均值由2011年的0.183显著(P<0.05)提升至2022年的0.256。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游(0.220)和下游(0.22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上游(0.168)。(3)2011−2022年汾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游耦合协调度(0.392)显著高于上游(0.349)和下游(0.370)。(4)汾河流域上、中、下游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上游因山地地形和基础设施薄弱,内部资源分配不均,中游得益于集约化生产模式和政策支持,表现为均衡发展,下游在生态治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5)2011−2022年汾河流域耦合协调度核密度曲线呈右移趋势,峰值逐渐升高且带宽收窄,表明上、中、下游域间差异逐步缩小,整体协同性增强。研究建议加强汾河流域上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游技术扩散,优化下游生态治理政策,以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