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忠贤, 姚嫚, 杨再强, 张琪, 俞昕. 基于Meta分析施肥与灌溉对夏玉米干旱的缓解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5): 361-371. |
[2] |
马健祯, 马琨, 贾彪, 翟勇全, 运彬媛, 张昊, 姬丽, 李稼润. 降解膜覆盖与氮肥配施技术对宁夏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5): 386-397. |
[3] |
邵长秀, 徐欣莹, 覃文阮, 龙步菊, 董宛麟, 孙志刚. 华北平原青贮-籽粒玉米双季弹性种植模式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3): 206-218. |
[4] |
刘丽君, 朱启林, 曹明, 郑继成, 伍延正, 汤水荣, 孟磊, 何秋香. 施氮量对海南燥红壤和砖红壤N2O/CO2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9): 692-703. |
[5] |
邹俊丽, 崔兆韵, 徐祎, 朱霞. 黄淮海地区不同播期夏玉米籽粒脱水过程和产量形成的比较[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2): 112-123. |
[6] |
李树岩, 薛昌颖, 张守林, 任丽伟, 陈道培, 魏庆伟. 夏玉米倒伏气象等级指标构建[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2): 1042-1056. |
[7] |
李明, 李迎春, 韩雪, 牛晓光, 马芬, 魏娜, 何雨桐, 郭李萍.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互作对玉米花后功能叶碳氮同化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9): 715-728. |
[8] |
管玥, 刘佳鸿, 何奇瑾, 李若晨, 糜欣苑, 秦志珩.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7): 606-615. |
[9] |
张晓旭 , 孙忠富, 郑飞翔, 刘江, 李崇瑞, 王一昊.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6): 495-506. |
[10] |
韩佳昊, 张琪, 王丽荣, 杨再强. 海河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发生高温干旱并发事件的气候
学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6): 507-517. |
[11] |
戴思睿, 李莲芳, 秦普丰, 朱昌雄, 叶婧, 耿兵, 刘雪, 李红娜, 李峰. 生物炭/石灰混施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4): 272-286. |
[12] |
卢闯,胡海棠,淮贺举,程成,田宇杰,李存军.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7): 403-412. |
[13] |
和骅芸,胡琦,潘学标,马雪晴,胡莉婷,王晓晨,何奇瑾.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适宜播期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1): 1-15. |
[14] |
郑益旻,郭李萍,杨荣全,曹飞,牛晓光,刁田田,云安萍,谢立勇. 华北露地茄田氮肥减施综合方案的增效减排成效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2): 747-757. |
[15] |
王雪婷,张莎,邓帆,张佳华. 基于作物空间物候差异提取黄淮海夏玉米种植面积[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0): 647-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