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3-08-10
论文
GIS、GPS支持下的云南春季作物遥感信息提取
董谢琼,徐虹,浦吉存
2003, 24(04):  . 
摘要 ( 79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云南省曲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时相的AVHRR多波段光谱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图象,辅以GPS定位信息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栅格数据,进行假彩色合成和非监督分类,从而得到曲靖市的春季作物假彩色分布图和可参与后续运算的定量分布数据,对解决云南高原山区的春季作物遥感信息提取很有效。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实施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的研究
邓振镛,张毅,郝志毅
2003, 24(04):  . 
摘要 ( 8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集雨节灌农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集雨节灌农业技术体系,并对集雨节灌农业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在年降水量为300~800mm的地域推广集雨节灌农业技术具有普遍意义,尤其在年降水量400~700mm的地域其有效性最为显著。
德令哈地区霜冻灾害气候指标的对比分析
伏洋,李风霞,张国胜
2003, 24(04):  . 
摘要 ( 8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探讨了德令哈地区遭受霜冻害时的低温天气出现与晚、早霜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得出了较适合该地区主要大田作物气候特点的综合霜冻指标,为今后的霜冻预报服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大豆地的降温效应研究
王有宁,王荣堂,董秀荣
2003, 24(04):  . 
摘要 ( 86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鄂棉15号,西玉3号和鄂豆4号为材料,作了覆膜与不覆膜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通过1999~2001年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生育前期能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在旺盛生育期有降温效应,因而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
杨启国,张旭东,杨兴国
2003, 24(04):  . 
摘要 ( 8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大型蒸渗仪于2001~2002年连续2年测定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生长期日耗水量以及土壤水分资料,分析研究了耗水规律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生长期总耗水量约在382 9mm左右,日耗水量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生长期内基本呈现周期性正弦曲线波动,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可划分为3个时期:春季失墒期、夏季波动变化期、秋季增墒期;垂直变化分为3个层次:多变层(0~30cm)、缓变层(30~100cm)、稳变层(100~200cm)。
广西贺州地区温室内空气湿度时空变化研究
梁称福,陈正法,李文祥,刘明月,徐龙铁,黄光荣,潘启春
2003, 24(04):  . 
摘要 ( 9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温室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了晴天、阴天、雨天3种不同类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日周期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整个冬季空气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控温室内空气湿度以控制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广西龙眼荔枝成花率低的原因分析
钟思强
2003, 24(04):  . 
摘要 ( 9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996年强平流年份调研资料为基础,确定广西龙眼荔枝花芽(序)寒害指标,认为1~3月<12℃寒积量达90℃·d或最强一次寒积量达45℃·d以上时花芽(序)受害,开花率低、座果少、产量低,发生寒害。通过对1961~2001年各主产区寒害发生频率分析得出:发生频率以柳州、河池最高,分别为71%和63%;百色市最低,仅为12%;钦州、南宁、玉林、梧州在20%~46%之间。寒害频率高是广西龙眼荔枝成花率低的主要原因,1~2月日照偏少、而雨日和雨量偏多是次要原因。
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分析
杨书运,马成泽,袁东海
2003, 24(04):  . 
摘要 ( 84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气象和水文资料以及多年旱涝状况的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基本的气候特点。该地区气候可划分为东、中、西3部分,西部气候湿润而稳定,旱涝灾害较少;中部气候干燥而稳定,旱灾多于涝灾;东部气候变化复杂,分析认为东部气候类型是整个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基本气候类型,中、西部气候是在该基本气候类型基础上受山地和水域等周围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降低UV-B辐射强度对小麦类黄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何都良,王传海,何雨红,贾玉强,郑有飞,岳毅
2003, 24(04):  . 
摘要 ( 80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UV B辐射强度的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叶片类黄酮含量及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UV B紫外辐射强度降低,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拔节—孕穗期最为敏感;小麦上部叶片类黄酮含量变化显著大于中、下部叶片,在单张叶片中,叶片基部类黄酮含量显著较叶片尖、中部低。UV B紫外辐射强度降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
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实现橄榄稳产高产
张劲梅,叶昌儒,何冰,凌汉强,郑子平
2003, 24(04):  . 
摘要 ( 8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近几年广东茂名地区橄榄产量丰歉悬殊气象成因的分析,以及本市山区气候资源分布特征研究得出橄榄生长各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提出了发展橄榄生产的有效技术措施,对茂名的经济建设、发展"山上茂名",开辟茂名另一水果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南疆和东疆地区棉田棉蚜发生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李迎春
2003, 24(04):  . 
摘要 ( 79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分析了化防与非化防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棉蚜的消长规律及差异原因,提出了便于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棉田棉蚜始见期的气象预报模式。
农业气象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功能分析与信息集成方法研究
黄传坤,赵梅珠,肖子牛,杨肖鸳
2003, 24(04):  . 
摘要 ( 80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农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气象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同时对实现农业气象系统信息集成的"6S"技术(ES、DSS、MIS、GPS、GIS、RS)进行了研究,建立了Internet环境下的农业气象信息集成模型框架。
漂浮系统热量状况及对烟苗素质的影响
潘文杰,姜超英,李继新
2003, 24(04):  . 
摘要 ( 8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漂浮系统的温度主要受膜外大气温度制约,地温对其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表现为膜内空气温度、水温、底膜下温度低于常规苗床的对应温度,但由于育苗材料的不同,漂浮系统床面温度却高于常规苗床,特别是苗期后段时间,床面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漂浮系统育苗表现出前期幼苗生长缓慢,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加速,幼苗素质最终明显好于常规苗的特点。
气象条件对甘肃冬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研究
张旭东,尹东,万信,傅朝
2003, 24(04):  . 
摘要 ( 83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对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影响在中部和北部以负效应为主,南部以正效应为主;降水、相对湿度的正效应十分明显,且影响效应大于温度。总体而言,甘肃东部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日光温室施用CO_2气肥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鹏里,杨小利,李小娟
2003, 24(04):  . 
摘要 ( 8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光温室内对黄瓜施用工业生产尾气瓶装CO2气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结瓜初期至结瓜盛期结束施放的效果最佳,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8 9%和27 1%;由于施用CO2后增强了黄瓜光合作用,使植株健壮生长,抗病性能明显增强,减少了防治病虫害的费用及由此造成的污染。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一定实际意义。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
吴春艳,李军,姚克敏
2003, 24(04):  . 
摘要 ( 85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空环流、海温和地面气象资料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长、短期预测模型,对指导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
黄道友,彭廷柏,王克林,陈桂秋
2003, 24(04):  . 
摘要 ( 8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 6%,基本一致率为44 5%,错误率为25 9%,"一致"的个例多出现在60年代,"基本一致"多出现在70~80年代,"错误"多出现在90年代;两者在夏季发生的旱灾中一致性较好,秋季一般,冬季较差;重灾一致性较好,中、轻灾一致性较差;用"土壤-作物"系统法指标判断干旱,重旱约每3年一遇、中旱约1 9年一遇;用Z指数方法标准判断,重旱每7年一遇、中旱约2 1年一遇。
云南玉米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段长春,朱勇
2003, 24(04):  . 
摘要 ( 9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试验和观测,分析了云南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不同发育期的光能利用率及四季光温分布与各季玉米生长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四季玉米不同发育期生产的干物质量与日照时数和叶面积指数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2)籽粒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各季播种玉米灌浆期≥10℃积温呈正相关;(3)春玉米的产量受制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而其它播期的玉米产量则受库容小或运输不畅的限制;(4)播种期的安排应因地制宜,只有将灌浆期安排在光、热条件较好的时段,才能获得高产。
中国现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未来情景预测
李海涛,于贵瑞,袁嘉祖
2003, 24(04):  . 
摘要 ( 81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受太阳周期活动、地球和天体运动、地壳运动、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大气环流变化、海温变化、冬夏季风减弱和破坏森林等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已升高0 68℃,北方最低气温升高0 24℃;全国年降水量减少了23 2mm,北方减幅大于南方。经模拟预测,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变暖将持续到2015年,2016年将转入低温期,2039年又将转入高温期;到2020年全国气温将升高1 68℃,西北地区升高2 2℃,南方年降水量增加28mm,北方没有变化;2030年海平面升高5 3~14 2cm,气候将更加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