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0-08-10
论文
旱地玉米农田地膜覆盖的水分调控效应研究
胡芬,陈尚谟
2000, 21(04):  . 
摘要 ( 80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 1997~ 1998年旱地玉米农田地膜覆盖试验 ,结果表明 ,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 ,有效地提高降水在土壤中的保蓄率 ,土壤储水量、水分利用率明显增加。由于地膜覆盖的水分调控作用 ,促进了农田水分的良性循环 ,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玉米产量增加 1488.0 kg/hm2 ,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3.4 5和 4 .65kg/ ( mm·hm2 )。
华北平原作物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及减少棵间蒸发的措施
裴冬,张喜英,李坤
2000, 21(04):  . 
摘要 ( 67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棵间小型蒸发器测定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和棉花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随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 ,这几种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棵间无效耗水大约占总耗水量的 1/4~ 1/3。影响棵间蒸发速率的主要因素除气象条件外 ,还有土壤表层含水量和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秸秆覆盖、中耕锄划、调控表层土壤根系分布等可作为减少土壤蒸发的有效措施。
两系法水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周世怀,植石群
2000, 21(04):  . 
摘要 ( 7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广东及海南两省有代表性的 2 7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抽穗开花安全期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10 0 %、98%、95%三种保证率条件下两系水稻制种安全期的气候分析 ,制作了广东及海南两省制种安全期区划图。提出了两省两系水稻制种的气象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
陇南山区花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肖志强,金朴,刘惠红
2000, 21(04):  . 
摘要 ( 4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 1994~ 1998年对花菇栽培的技术工艺和气候适应性试验 ,得出花菇形成的农业气象指标为 :环境温度 10~ 2 0℃ ,温度日较差≥ 10℃ ,空气相对湿度 60 %~ 70 % ,最好伴有 0 .5~ 1.0 m/ s微风。陇南南部最佳接种期应安排在 8~ 10月 ,次年 4~ 5月集中出花菇 ;东部、北部气温较南部低 ,最佳接种期应分别较南部提前 10 d和 15d左右 ,集中出花菇期分别较南部推迟 10 d和 15d左右。按此模式进行花菇生产 ,可使香菇中花菇的比例 ,由过去的 10 %以下提高到 54.1%~ 56.1% ,产量提高 2 5%。
棉铃虫综合因素预报模型研究
周志香,王志伟,刘文平,范永玲,刘秀英,李跃光,郭转仙,马苍江
2000, 21(04):  . 
摘要 ( 66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 196个要素 ,建立数据库 ,利用关联度、图解法结合典型年份的生物学指标进行初选 ,使用了 5大类 10种以上的方法 ,计算出 60 0余个模型 ,从中选出棉铃虫第 2代、第 3代的发生期、发生量的中、短期预报模型。
普通小麦不同品种生态型生育期的地理变化
曹广才,吴东兵
2000, 21(04):  . 
摘要 ( 6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普通小麦的春型强春性、春型春性、春型弱春性、过渡型 4个品种生态型在我国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的 10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同期春播试验 ;还用过渡型、冬型弱冬性、冬型冬性、冬型强冬性、冬型超强冬性 5个品种生态型在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并且有小麦越冬期的 10~ 12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同期秋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生态型的普通小麦 ,其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与纬度和海拔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春播条件下 ,海拔不变时 ,纬度北移 1°,生育期延长 3~ 4 d;纬度不变时 ,海拔每升高 10 0 m ,生育期延长 2~ 3d。秋播条件下 ,海拔不变时 ,纬度北移 1°,过渡型和冬型超强冬性品种生态型生育期延长 2 d左右 ;纬度不变时 ,海拔每升高 10 0 m,生育期也延长 2 d左右。无论春播或秋播 ,各型小麦品种的生育期皆与“生态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态高度每增加10 0 0 0°· m,生育期延长 4~ 5d。本试验研究有助于最终揭示普通小麦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律。
气候变化对我国沿海渔业生产影响的评价
刘允芬
2000, 21(04):  . 
摘要 ( 6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引进的 FISH BIOENERGETICS MODEL 2对我国沿海主要鱼种 (带鱼、小黄鱼、大黄鱼 )的生长进行了动态模拟 ,讨论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对渔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洄游、死亡等 ,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 ,并最终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从初步研究结果看 ,水温升高有可能使冷水性鱼分布范围缩小 ,性成熟年龄提前 ,减少怀卵排卵量 ,降低幼鱼成活率 ;进而导致成鱼鱼龄缩短 ,体重减轻和出现“逃避行动”;最终造成成鱼数量减少、渔获量下降。而对于暖水性、温水性以及广温性鱼类而言 ,水温升高亦有可能对它们的生长、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四大海区主要经济鱼种的产量和渔获量在气候变化后都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产量降低幅度在 5%~ 15% ,渔获量降低幅度在 1%~8%。
新疆棉花生产的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措施
张厚瑄,孙楠
2000, 21(04):  . 
摘要 ( 8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生长季较短 ,期间常有低温、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除提出防御气象灾害的基本对策外 ,还针对各类气象灾害提出了多种有效的防御措施 ,以及对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战略的建议 ,供研究和生产参考。
畜禽场排出空气的净化技术
何晴,董红敏,陶秀萍,常靖,张尽周,孙会
2000, 21(04):  . 
摘要 ( 6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畜禽场排出空气的主要净化技术和性能 ,对技术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与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1998/1999年度全国冬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的分析评价
钱拴, 吕厚荃
2000, 21(04):  1. 
摘要 ( 9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 ,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 ,对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重影响 ,小麦长势极不均衡 ,但入春以后小麦关键期的光温水条件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尤以 4月份以后的气象条件最为优越 ,在产量结构中以粒重见长 ,最终获得了较好收成。
冬小麦镇压防霜的初步研究
何维勋, 冯玉香, 胡新, 朱伟
2000, 21(04):  1. 
摘要 ( 65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表明 ,冬小麦拔节期前镇压能推迟节间伸长或延缓幼穗的发育进程 ,因此有躲避或减轻霜冻的作用。能实际使用的镇压时期为拔节前 16d到拔节期 ,旺麦宜早 ,正常麦以晚一点为好。镇压后的头 6d里植株因受伤而减弱抗霜力 ;6d以后抗霜力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