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1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9-03-10
论文
1972—1986年吉林省海龙县水稻丰歉鉴定试验报告
柳金来;
1989, 10(01):  15-17. 
摘要 ( 116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我所1972—1986年进行的“水稻丰歉鉴定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当地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主导气候因素是气温,尤其是6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另一主要影响因素是日照,特别是9月中、下旬的日照;6月25日的生长量(株高×茎数)和有效分蘖终止出现日期可作为水稻年景预报的指标。
红小豆温度指标的鉴定
朱曙霞;
1989, 10(01):  18-21. 
摘要 ( 4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试图用分期播种法考察红小豆对光温条件的要求,找出各生育期的生物学最低温度及其有效积温,为红小豆栽培育种及发育期和产量的预报提供依据。
气候因素对西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顾品强;
1989, 10(01):  22-25. 
摘要 ( 46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984—1987年试验资料,对影响上海地区西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农业气象指标,依据这些指标对西瓜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为本市西瓜稳产高产、延长供应期提供科学依据。
试论皖南九华山的农业气象条件与人参引种栽培
程德瑜;
1989, 10(01):  26-28. 
摘要 ( 4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我国主要人参分布区的中心产地——长白山区,选择人参总皂甙5.8~6.6%的优质人参产地,吉林省的靖宇、集安、抚松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从皖南九华山的特点出发,采用了人参引种栽培的温湿系数k=1/C(T7-R年),作为主要农业气候指标。凡k≤1为冷凉湿润气候,k>1为温凉潮湿气侯,k值在0.70~1.00之间为人参适宜栽培区。皖南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温湿系数k都在2以上,应属人参慎重栽培区。同时指出,皖南九华山区冬季人参“根拔”现象是人参引种栽培的一大危害。
覆盖银色地膜对提高苹果、葡萄品质的初探
杨宝玲;周国苓;李光福;刘爱梅;
1989, 10(01):  29-32. 
摘要 ( 47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果园树下覆盖银膜的试验,结果表明:银色地膜对苹果、葡萄下层和内膛果有明显的增糖、着色效果。且具有增加光辐射、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的效应。文章还通过两年覆膜不同时间的尝试,提出了覆盖银膜的最佳时间。
小苍兰的温光特性与花期预报
汪治澜;沈红花;
1989, 10(01):  33-36. 
摘要 ( 46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小苍兰(Freesia refraeta klatt)的温光特性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在我国自然变温的温室内小苍兰的种植期与花期的关系,延长供花季节.试验表明,小苍兰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期是在种植到花序显示营养生长这一阶段;各期次的花序显示至开花盛期的生育期天数与活动积温差异很小.从小苍兰的这一感光、感温特性出发,应用光温系数法求算其温度指标和花期预报,是比较客观地加入了日照长度的因子,回报效果检验表明,小苍兰的花期预报,其误差符合要求,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全国农业气象情报学术交流会议简介
姚克敏;
1989, 10(01):  36-36. 
摘要 ( 46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由中国气像学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农业气象情报学术交流会议1988年10月24—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21省(市、自治区)的49名代表交流了有关服务经验、情报服务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指标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共35篇。国家计委生产调度局、新华社四川分社、气象科学院情报所和《中国农业气象》杂志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情况证明,我国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正进入一个业务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新阶段。国家级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已基本建成,情报信息已进入国家电视网并由新华社向国内外广播;以农业气象监测实时信息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的水稻情报服务系统已研制完成;一批省级的作物、蔬菜、病虫情报服务系统也已投入业务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气象情报
杉木速生丰产的气候生态条件探讨
关寅生;
1989, 10(01):  37-41. 
摘要 ( 4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982—1984年在江华县选择不同树龄的地段,对杉木不同立地条件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观测,考察杉木速生丰产的农业气候条件,并结合几年来农业区划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几种气象因子与产胶量的关系
杨铨;
1989, 10(01):  42-44. 
摘要 ( 4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西双版纳地区三个农场丑年的产胶量资料,分析与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这对进一步发挥该地区的气候优势、挖掘产胶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漳州市六大名果农业气候区划
张奕提;
1989, 10(01):  45-48. 
摘要 ( 5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最低气温≤0℃的出现频率为热量区划的主要指标,≤-3℃、-5℃的出现频率为辅助指标,把全市划分为微寒害、轻寒害、中寒害、重寒害和严重寒害等五个气候区,同时又以全年雨量、3—5月雨量、9—11月雨量作为水分区划的指标,把全市划分为干燥、湿润和潮湿等三个气候区。然后,把热量区划和水分区划重叠,得出六个不同农业气候区(在第Ⅵ区中又根据海拔高度划分出二个高度层)。最后在分区评述时,又考虑各地年均温、≥10℃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日照、风和农业气象灾害等因素,分析各区发展六大名果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和扬长避短的途径.
山东省作物的最佳种植方式
郝云理;
1989, 10(01):  48-51. 
摘要 ( 4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设点试验、大田调查、气象与生物数理统计、系统工程线性规划等研究分析方法,提出了山东省各地作物最优的种植方式及最适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省气候、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用二次插值法模拟“S”型曲线
王道龙;杨素钦;
1989, 10(01):  52-54. 
摘要 ( 49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S”型曲线的较有效的方法-二次插值法。用该方法确定C值,不仅可以使理论曲线与实测样本值拟合的最好,而且寻找最佳C值的收敛速度优于0.618法和逐步搜索法。计算一次,平均相对误差为3.68%,计算二次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5%。从而解决了“S”型曲线最佳模拟的手工计算问题.
应用气象卫星资料组建大白菜产量预报模式
肖淑招;孟宪钺;郝嘉璈;
1989, 10(01):  55-58. 
摘要 ( 4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白菜是包心作物,生长前期的长势光谱特性与其他作物不同。作者根据大白菜的光谱分析和NOAA/AVHRR资料的特点,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天津地区的NOAA/AVHRR磁带数据进行处理,选择遥感的最佳时相和光谱波段,结合农学参数,组建单产预报模式,获得了较成功的预报方法,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在干旱长期预测中的应用
王春乙;安顺清;潘亚茹;
1989, 10(01):  58-61. 
摘要 ( 47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Palmer方法计算出Palmer干旱指数,利用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建立干旱指数模型,并做出外延预测,收到较好的效果。
管状辐射表对植物冠层辐射透过的测量
项月琴;周允华;
1989, 10(01):  62-64. 
摘要 ( 4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4—6月在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田里,以一台反照率表为基准,用5支管状辐射表按不同方式放置进行对比观测,对仪器性能和农田观测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不同放置方式下仪器灵敏度在一天中随太阳辐射和天空状况变化的规律,据此指出:当用管状辐射表测最植物冠层内的辐射到达量时,必须同时在冠层上方放置一台常规的天空辐射表和一支用作参考的管状辐射表,放置方向同冠层内的表。根据这些表的测量结果和事先获得的同样放置方向下管状辐射表灵敏度的对比观测结果,便能计算出到达植物冠层内的总辐射。
籼稻品种穗部温度变化的研究——桂朝2号和Lemont枝梗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初步观察
张旭;林道宣;何子儒;陈钊明;孔清霓;黄林可;万霞;
1989, 10(01):  40549-405. 
摘要 ( 6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耐冷性不同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Lemont枝梗表面温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它与气温、冠层叶叶表温度、茎部衰老叶片叶表温度、茎秆表面温度、水温、日照日变化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青藏高原的夜间低温对麦苗和牧草的生理意义
韩发;
1989, 10(01):  40735-407. 
摘要 ( 69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日/夜温度为20—24℃/7—10℃,日较差10—17℃左右的典型气候条件下,夜低温对几种麦苗和牧草的一些生理效应。试验结果指出:夜低温可以提高麦苗和牧草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的b值,有利于根系活力的增强和干物质的积累,并导致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新同工酶谱带产生,特别对糖分积累的影响尤其显著。由此论证了青藏高原上生长季节里的夜间低温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生长,指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些农作物屡创高产,牧草营养丰富的重要气象原因。
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的影响
魏仰浩;马德新;
1989, 10(01):  40861-408. 
摘要 ( 47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地区研究了人为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前后参试的国内外品种33个。研究结果认为:每天9~11小时的日照时间,能大幅度缩短生育前期的天数,减少叶片数,降低株高和千粒重,使产量大幅度下降。处理时期愈早,影响愈显著。我国绝大多数品种对缩短日照反应敏感,但也有反应迟钝的品种。因而,我国对不同地区的糜黍引种应持慎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