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汇款信息
邮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环发所
邮编: 100081
收款人:《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
银行: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账号 : 110060435018002144355
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农科院支行
联行号:30110000010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100000717807493W
引用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2022年总目录
2022, 43(12): 1.
摘要
(
125
)
PDF
(196KB) (
2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气候资源与气候变化栏目
基于APSIM的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下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评估
谢鸿飞, 赵俊芳, 艾金龙, 彭慧文, 黄睿茜
2022, 43(12): 955-968.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1
摘要
(
245
)
PDF
(922KB)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APSIM作物模型,模拟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土壤氧化亚氮(N
2
O)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模式中,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N
2
O排放量最小(514.81kg·hm
−2
)、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最少(0.30MgCO
2-eq
·hm
−2
);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变化量最少,为120.78kg·hm
−2
;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的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次之,为0.76MgCO
2-eq
·hm
−2
;四种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3405.47kg·hm
−2
;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最好(GHG=0.02 MgCO
2-eq
·hm
−2
),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次之(GHG=0.04 MgCO
2-eq
·hm
−2
);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考虑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方面,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是华北平原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基于MODIS数据用两步法构建四川省地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
成驰, 孙朋杰, 崔杨
2022, 43(12): 969-979.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2
摘要
(
176
)
PDF
(2387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MODIS遥感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反演的方法,构建了两步法计算高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的计算模型。第一步基于遥感云量与地面日照百分率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各月日照百分率值;第二步基于日照百分率与太阳辐射量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太阳辐射量。应用本方案对四川省1km格点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进行计算,并利用6个辐射站总辐射实测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年总辐射量在3102~6659MJ·m
−2
,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东南部,最高值出现在川西高原西部。利用地面辐射站观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站各月太阳辐射量计算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年辐射量计算绝对误差均小于100MJ·m
−2
,相对误差均小于2%,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四川省地面太阳辐射量计算。
四川盆地夏季鱼塘水温变化特征及预报
罗伟, 李强, 刘秀, 王玲玲, 周剑, 杨荣国
2022, 43(12): 980-990.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3
摘要
(
253
)
PDF
(466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四川盆地南部富顺县水产养殖气象服务试验基地2017−2019年水温资料和同步气温资料,分析鱼塘夏季(6−8月)不同时间尺度上各层水温最高时段特征;以预报某日气温、前1日气温和水温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夏季典型晴天状况下鱼塘各层平均水温、最高水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夏季日内各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18:00−19:00,较气温滞后1~3h;水温≥32℃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6:00−22:00,该时段内10、50和100cm深处水层逐时平均水温分别在32.9~33.1℃、32.6~32.7℃和32.1~32.3℃。夏季各层水温随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温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下旬;水温≥32℃的日数平均为23d,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该时段内10、50和100cm水层逐日平均水温分别在28.5~34.4℃、28.2~34.1℃和27.9~33.9℃。通过2017−2018年回带检验和2019年预报检验,模型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0.3~0.8℃,平均相对误差在2.6%以内,预报效果较好,能较好地应用于夏季鱼塘水温预报。
农业生物气象栏目
刺梨园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效果分析
卢正友, 王照, 鲁敏, 安华明
2022, 43(12): 991-1001.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4
摘要
(
165
)
PDF
(954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刺梨园土壤、刺梨树枝梢生长及成花坐果的影响,筛选适宜于刺梨园覆盖的适宜地膜类型,试验以自然生草不覆盖为对照,设置四种不同颜色(无色T1、红色T2、绿色T3及黑色T4)地膜覆盖处理,地膜材质均为PE,比较分析各处理下果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微生物碳含量、刺梨树枝梢生长量、成花坐果及产量表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温度,并导致物候期提前,其中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的处理开花期较对照提前4~5d。(2)覆盖黑色地膜处理下土壤物理参数如盐度、体积含水率、总溶解固体、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整体高于对照,其余几种地膜处理无此效果,但其土壤物理性质更趋稳定。(3)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可显著抑制刺梨园杂草生长,覆盖区域内杂草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减少88.36%和89.5%,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及对照。地膜覆盖均能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绿色地膜对促进刺梨新梢生长最为有利。(4)覆盖无色和黑色地膜均可显著促进刺梨成花,前期坐果量较对照分别增加约43.8%和37%,最终覆盖无色地膜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较对照提高52.55%,而黑色地膜因同时会导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数增加从而其最终产量较对照仅增加14.39%。研究结果说明不同颜色地膜在改善或稳定土壤物理参数、促进树体生长、抑制杂草及提高产量等方面各具优势,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中无色地膜对提高产量的效果尤其明显,可作为刺梨覆膜栽培的优先推荐地膜类型。
西藏拉萨河谷地区栽培措施对青稞的影响
谢永春, 刘国一, 侯亚红, 普布贵吉, 万运帆, 马瑞萍
2022, 43(12): 1002-1014.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5
摘要
(
203
)
PDF
(534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合拉萨河谷地区主栽青稞品种(藏青2000和5171-7)的栽培措施,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主区设置B1(4月1日)、B2(4月15日)、B3(4月30日)3个播期,副区为2个青稞品种,副副区为4个施肥水平,分别为不施肥(CK)、N–P–K施用浓度为120–75–45kg·hm
−2
(F)、施有机肥30000kg·hm
−2
(M)、F和M处理施肥用量的各50%(FM),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青稞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1a)施肥对青稞生产无显著影响,适时播种(B2)和晚播(B3)增加了青稞苗期–拔节期历时,从而延长青稞整个生育期。延迟播种(B3)的青稞基本苗数明显增加,施肥(M、FM、F)比不施肥(CK)处理能不同程度提高青稞茎蘖数,晚播(B3)处理明显降低青稞株高1.9%~11.2%。播期对青稞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品种,两者交互作用影响最小。播期主要影响青稞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2个品种之间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差异较大,藏青2000在适时播种(B2)处理下产量最高,5171-7在晚播(B3)处理下产量最高。适时播种(B2)或晚播(B3)处理提高了青稞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同时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相比藏青2000,品种5171-7在产量、光合性能和抗胁迫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因此,选择优良品种5171-7,适时播种(4月下旬)能提高拉萨河谷地区青稞的产量。
鸭粪替代化肥处理对砀山梨园土壤和梨品质的影响
薛鹏英, 陈永杏, 朱志平, 郝东敏, 宋曼
2022, 43(12): 1015-1024.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6
摘要
(
673
)
PDF
(590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鸭粪施用对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梨品质的影响,促进梨树施肥中鸭粪肥部分替代化肥的科学施用,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设置30%(DM1)、40%(DM2)、50%(DM3)和60%(DM4)共5种鸭粪替代化肥处理,并于4月和7月对25a树龄的砀山酥梨进行两次施肥;于9月采集不同处理组的土壤和梨样品,检测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重金属、抗生素)以及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鸭粪替代组(DM1-DM4)土壤pH提升6%~21%,40-60cm土层有机质得到提升;DM3处理组对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各处理不同土层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产地对土壤环境的要求。鸭粪替代化肥施用可提升梨品质,较CK处理梨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分别提升5.21%~17.44%、2.50%~8.45%、0.39%~11.01%。比较各处理结果表明,鸭粪50%替代化肥处理对土壤环境质量提升效果较优,而鸭粪30%替代化肥处理对提升梨品质效果较优。
两种稗属牧草生长生理指标对光周期变化的响应
荆庆芳, 朱林, 兰艳, 张杨, 程云龙
2022, 43(12): 1025-1034.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2.12.007
摘要
(
193
)
PDF
(682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和宁夏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是改良盐碱土壤的优质稗属牧草。本研究通过设置昼/夜8h/16h(记为Ph8)、12h/12h(Ph12)和16h/8h(Ph16)3种不同的光周期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两种稗属牧草的株高、叶宽、穗重、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长生理指标,以探究两种稗属牧草生长生理特性对光周期改变的响应规律,为优质牧草异地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1)湖南稷子和宁夏无芒稗的叶宽、穗鲜重、穗干重均呈“倒V”型变化趋势,而株高呈上升趋势,各处理下株高、穗鲜重和穗干重均表现为湖南稷子高于宁夏无芒稗。(2)两种稗属牧草的MDA含量呈现出“V”型变化过程。(3)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倒V”型变化过程。(4)两种稗属牧草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PII)及其潜在活性均呈现“倒V”型变化过程,在Ph1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在三种光周期处理下,湖南稷子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宁夏无芒稗。本研究表明,光照时长中等条件(12h)能够显著促进湖南稷子和宁夏无芒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合成,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且对湖南稷子产量的促进作用高于宁夏无芒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