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0-03-10
论文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四——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的最适季节与光合产量
黄耀;高亮之;李林;
1990, 11(01):  16-21. 
摘要 ( 69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确定最适栽培季节的8条基本原则,即:茬口适宜、产量最高、受灾最小,应用水稻发育期模型“水稻钟”,最适叶面积和光合生产模型,确定了4个水稻品种类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适栽培季节及相应的光合产量。
光长对大豆生育的后效应及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徐六康;钟金传;刘汉中;
1990, 11(01):  22-25. 
摘要 ( 46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1986、1988年在北京对大豆吉林3号等品种作了分期播种和分时段短光时处理的对比试验。发现吉林3号品种花前各时段短光时处理,对开花期以及花前各发育期没有影响,但各处理均使结荚期提前,明显地表现出光照后效应。花前各时段短光时处理对吉林3号花芽分化的起始时间没有影响,但减少其花芽分化的数量,并使植株提前结束花芽分化。始花至结荚期短光时处理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仍很大,与第一复叶至第三复叶,第三复叶至始花期短光时处理影响相当,主要影响株高、复叶数、与每株荚数。
西藏高原温度条件对大麦生长发育的生态作用
王先明;扎桑;
1990, 11(01):  26-28. 
摘要 ( 49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多年调查研究看出,由于高原气候温凉,与喜凉的大麦生育期间形成了特殊的相互关系。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完成整个生育周期,主要生育时期适宜下限和所能抵抗的低温冻害以及全生育期所需>0℃积温均较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多,籽粒干物质基本上均为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产物;冬前无分蘖,春季长出的低级低位蘖也有较高的成穗率;早春播的冬性品种幼穗分化也能正常进行,并与叶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秋播处于休眠期的种子能正常发芽出苗。
气象因子对红麻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
陈志银;
1990, 11(01):  29-31. 
摘要 ( 4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4年的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红麻进入旺长期主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红麻进入旺长期要求平均气温在24℃以上。由于年际间春季温度上升幅度不等,使红麻进入旺长始日前后有10天以上的差异。气温、日照、蒸发等气象因子对红麻日生长速变影响极大。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充足的伏旱年份,因地下水位高,故红麻植株高,产量也高。
温光因子诱导小苍兰成花的探讨
汪治澜;
1990, 11(01):  32-34. 
摘要 ( 46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小苍兰成花诱导促成,可提早在春节前后开花,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对小苍兰球茎通过不同温度的冷藏处理,定植后又作了不同日、夜长度的光周期处理。其结果:13℃冷藏处理的效果最好,始花期较对照提前了50天;光周期处理的效果不明显。
提高再生稻产量的气象条件探讨
方文;熊洪;姚文力;
1990, 11(01):  35-38. 
摘要 ( 4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几个主要气象条件对再生稻产量的效应和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根据四川东南部秋季气候规律,提出了再生稻稳产高产的抽穗开花临界期,并评判了其安全保证率和稳产高产的出现频率。
耕地、气候与产量
韩湘玲;刘巽浩;王恩利;
1990, 11(01):  39-43. 
摘要 ( 4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危机,根据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地区面积广大及季风气候的特点、提出增加复种的可能性、重要性、所需条件及潜力。并指出应格外重视雨季集中所提供降水资源的优势和降水季节年际分配不均引起的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普遍性,不能丝毫忽视农田水利建设及开源节流,提高水分利用率。强调增加水肥、科技的投入,提高中产、中高产农田生产水平,和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力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西双版纳气温日较差的特点及其在农业上的意义
江爱良;陈沈斌;富世贤;
1990, 11(01):  44-46. 
摘要 ( 50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化学成份不但受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这已经为许多学者所证实了。本文分析西双版纳以及其它地点气温日较差的各月平均值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参考。此外气温日较差的研究在气候学的理论研究上也还有一定意义。
油梨栽培与中国南亚热带土地的合理利用
钟思强;
1990, 11(01):  47-49. 
摘要 ( 4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油梨的生态特性,并结合广西情况对“Hass”、“Fuerte”良种进行合理配置的气候区划,认为在极端低温多年平均值0℃以上的地区,可种植危地马拉系及“Fucrte”良种,2℃以上的地区可裁培“Haas”良种。
晚茬麦地膜覆盖栽培田间小气候的研究
孙本普;李秀云;陈法训;张蔚三;徐庆新;王勇;纪家华;耿爱民;付兆麟;张保民;
1990, 11(01):  50-53. 
摘要 ( 4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盖膜温度增加,减少了负积温以及日较差的变化,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培育壮苗。盖膜疏松了耕层土壤,降低了土壤容重,减少了土壤水分散失,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中CO_2的释放,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物产量动态系统预报的时变参数模型及应用
李德;
1990, 11(01):  54-57. 
摘要 ( 46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产量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多因子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作物产量动态系统预报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引入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也考虑了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实例计算和误差统计结果,显示出该方法的有效性。
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在农业气候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王春乙;潘亚茹;
1990, 11(01):  58-62. 
摘要 ( 4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分析了华北春季干湿状况同冬小麦产量的平均相关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华北春季干湿状况同冬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4月尤为突出,是影响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1989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慈利县召开
李香云;
1990, 11(01):  62-62. 
摘要 ( 4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于1989年11月13—16日在湖南省慈利县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1989年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87人。会议收到论文200篇,分大会及三个学组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我国农业气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农业气象向新技术、高技术发展。如水稻系统数学模拟、冷害专家系统、除冰核菌防霜、区域开发,立体农业等方面,均受到领导和生产部门的重视和好评。通过学术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差额投票选举的方法,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会由61人组成。高亮之同志(江苏省农科院院长)任理事长。会上还修改了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的章程。
镇江市单季晚稻产量修正累加型预报模式
邹永林;尹连荣;高金成;胡萌夫;
1990, 11(01):  63-64. 
摘要 ( 4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单季晚稻多年农艺性状资料,分析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构造了作物气候参量,据此对累加型模式作了修正。并以镇江市单季晚稻产量预报为例作了实际解析。
影响梧州龙眼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及管理对策
黎金水;
1990, 11(01):  65-65. 
摘要 ( 47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影响龙眼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梧州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1.0~21.3℃,年雨量144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是龙眼适宜栽培区。然而,由于气候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及龙眼各生长阶段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造成龙眼各生长期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常常感到不足或过多。根据梧州龙眼产区的有关产量、气候资料,对龙眼生长周年的各时期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
冰核活性细菌与玉米和大豆霜冻关系的研究
刘建华;陶毓汾;何维勋;冯玉香;孙福在;朱红;何礼远;
1990, 11(01):  40549-405. 
摘要 ( 6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霜冻模拟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霜冻与从我国作物上分离到的两种冰核活性(INA)细菌(丁香假单胞菌P·S和草生欧氏菌E·h)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广泛存在的INA细菌是诱发玉米、大豆等喜温作物霜冻的重要因素,因其存在而提高了作物霜冻为害的温度,加重了霜冻对作物的危害。当玉米和大豆的叶片上喷洒有5×10~3个/ml浓度的INA细菌时,叶温在-2.5~-3.0℃时就严重受害,而无菌的玉米、大豆则在-6.0~-7.0℃才严重受害。在-2.0~-7.0℃范围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INA细菌浓度的增加,霜冻危害加重,霜冻危害程度与INA细菌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较好的直线关系。而当INA细菌浓度不变时,霜冻对玉米、大豆的危害随叶面温度的降低而加重。因此,可以认为,玉米、大豆等作物霜冻是受低温与INA细菌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减少INA细菌数量或使之失去冰核活性的途径减轻霜冻对作物的危害。
气象因素对葡萄枝条越冬死亡的影响
陈景顺;董存田;孙耀中;
1990, 11(01):  40733-407. 
摘要 ( 49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分析了在昌黎地区玫瑰香葡萄露地(?)期枝条死亡与诸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日较差、日蒸发量、日平均风(?)湿度等因子在达到任一极端值时,均不能使葡萄枝条死亡;(2) 冻土深度与枝条死亡率有极显著的相关;(3) 通过回归分析表明,落叶后的负积温、10cm地温负积温、蒸发量、低湿(相对湿度<30%)天数,高风速(高于年平均风速)天数和冻土深度与葡萄枝条死亡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4) 通径分析发现,低湿天数、地温负积温和高风速天数是影响枝条死亡的主导因子,当它们分别达到26天、-153.7度-日和80天时,使葡萄枝条死亡。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三——水稻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模型
黄耀;高亮之;金之庆;
1990, 11(01):  40831-408. 
摘要 ( 68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水稻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子模型,即:(1)叶面积动态;(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利用模拟模型,对水稻群体光合生产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利用大田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