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4): 512-523.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04.007
孙思思,杨诗俊,王可心,唐辟如,曾晓珊,于飞
SUN Si-si, YANG Shi-jun, WANG Ke-xin, TANG Pi-ru, ZENG Xiao-shan, YU Fei
摘要:
以贵州省余庆县为研究区,基于2011−2020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6−8月)大田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数理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气象条件对贵州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和成虫种群发生量的影响,筛选关键气象因子,探究不同建模方法对贵州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和成虫种群发生量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幼虫量增加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最小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量增加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最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以及0cm平均地温。(2)气象条件对贵州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滞后影响较大,影响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6−8月候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0cm平均地温,影响滞后效应最长可达30d,显著影响时段为前3、4、5候。(3)不同建模方法的模型模拟结果差异较大,非线性模型模拟效果(R2=1.00,MAE=2.62头,RMSE=3.89头)高于线性建模(R2=0.46,MAE=164.98头,RMSE=240.66头),对成虫量的模拟效果(R2=0.68,MAE=81.29头,RMSE=117.98头)高于对幼虫量的模拟效果(R2=0.67,MAE=118.78头,RMSE=173.92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