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7): 977-987.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07.007
魏旭东,汪生珍,叶得力,马鸿元
WEI Xu-dong, WANG Sheng-zhen, YE De-li, MA Hong-yuan
摘要:
基于MaxEnt(最大熵)生态位模型和ArcGIS10.7软件,收集国家二级保护单种属植物、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羽叶点地梅(Pomatosace filicula)的分布点数据,并结合其生长分布特征,选择气候、海拔、土壤环境和人类活动等30个环境变量,模拟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前后该物种的潜在分布格局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其潜在适宜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其潜在适宜分布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海省羽叶点地梅潜在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和东北部祁连山区,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称多县、玛多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河南县和泽库县,占全省总面积的14.2%;中适生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5.4%,主要分布在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天峻县和祁连县。(2)人类活动影响使羽叶点地梅潜在分布区域收缩,并沿高原谷地呈条带状分布,适生区域分布碎片化加剧。青海省羽叶点地梅潜在适生总分布区域面积占比下降35.6%;高适生区面积减少9.96×104km2,中适生区面积减少10.97×104km2。(3)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影响羽叶点地梅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年降水量、海拔和最干季节降水量,三个变量对羽叶点地梅分布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27.7%、14.5%和12.4%;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影响羽叶点地梅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人类足迹指数、海拔和气温年较差,三个变量对羽叶点地梅分布影响的贡献率分别是57.6%、11.6%和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