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10): 1425-1437.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10.005
高翔,裴松义,蔡金峰,黄辉,张劲松
GAO Xiang, PEI Song-yi, CAI Jin-feng, HUANG Hui, ZHANG Jin-song
摘要:
采用涡度相关系统及其配套微气象设备对2021−2022年辽西地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连续2a的观测,探明樟子松人工林能量流动过程,并揭示环境要素对樟子松人工林能量分配关键参数的影响,为理解陆地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复杂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21年和2022年,向下长波辐射分别可抵消82%和81%的向上长波辐射,下垫面分别可反射12%和11%的向下短波辐射(Sd),向下辐射的20%和21%分别可转化为净辐射(Rn)。非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和潜热通量(LE)与Rn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20和0.20;生长季,感热通量(H)和LE与Rn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57和0.39。在半小时和日时间尺度上,蒸发比(EF)的动态变化基本与波文比相反。2021年生长季,在对日EF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要素中,日Sd、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为负作用,而空气湿度(Ha)、表层土壤含水量(SWC)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正作用,其中与SWC的相关系数最大;但2022年生长季日EF的主控因子为日Sd、空气温度、Ha、SWC和NDVI,且均为正相关,其中与NDVI的相关系数最大。辽西地区樟子松人工林G为非生长季重要能量来源,H为生长季主要能量耗散项,水分供应和植被生长共同主导该林的能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