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10): 1449-1459.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10.007
商东耀,薛昌颖,郭燕玲,成林,余卫东
SHANG Dong-yao, XUE Chang-ying, GUO Yan-ling, CHENG Lin, YU Wei-dong
摘要:
基于河南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021−2023年‘新麦26’(强筋型)和‘扬麦15’(弱筋型)小麦品质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不同筋型小麦主要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构建主要品质指标对气象因子响应的定量方程。结果表明:站点间同种筋型小麦同一品质指标差异显著(P<0.05)。强筋型小麦品质总体优于弱筋型小麦,其中强筋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弱筋型小麦高1.97g·100g−1,湿面筋含量比弱筋型小麦高0.56个百分点,沉淀指数则比弱筋型小麦高24.25mL。拔节−孕穗期温湿因素对两种筋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沉淀指数均有显著影响(r>0.28,P<0.05),而抽穗−开花期光照因素对两种筋型小麦湿面筋含量有显著负影响(r<−0.45,P<0.05)。此外,强筋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主要受拔节−孕穗期温热因素、水湿因素及抽穗−开花期光照因素的影响,而弱筋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还与乳熟−成熟期温热因素密切相关。两种筋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均对抽穗−开花期的光照因素和乳熟−成熟期温热因素有显著响应。强筋型小麦的沉淀指数在抽穗−开花期易受光照因素影响,而弱筋型小麦的沉淀指数则在乳熟−成熟期更易受光照和温热因素的双重影响。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同筋型小麦的品质指标受不同气象因子的调控,且这些气象因子的影响在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揭示了气象因子对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为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种植和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及提高小麦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