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11): 1545-1555.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11.002
苟志文,石磊,李效雄
GOU Zhi-wen, SHI Lei, LI Xiao-xiong
摘要:
采用2000−2023年甘肃省生产投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等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化肥、农药、地膜、柴油、灌溉以及耕作面积6个指标,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基于作物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评估法(LAC),计算甘肃省农作物生产投入碳足迹,探究甘肃省农作物生产碳足迹变化特征,以期为甘肃省农业生产实现低碳减排及作物平稳增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0−2023年甘肃省各农资投入量基本呈先增后降趋势;农资生产投入碳足迹(CF)和单位种植面积碳足迹(CFA)具有相似变化趋势,均呈先增后降趋势,二者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2023年较2015年分别降低19.1%和26.6%。单位产量碳足迹(CFY)于2011年达峰值,2023年较2011年降低44.2%;单位产值碳足迹(CFE)持续降低,2023年较2000年CFE降低79.2%。甘肃省不同来源碳足迹中,化肥和地膜使用占比最大,分别占总碳足迹的29.9%~43.2%和25.0%~40.2%,其次是灌溉、柴油以及农药,耕作导致的碳足迹占比最小,为0.4%~0.9%。甘肃省农作物生产碳足迹的降低受政策影响明显,合理控制农资产品的投入,尤其是化肥的减投增效是甘肃省农业碳足迹降低的首要驱动因素。未来甘肃省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广高效的节水抗旱技术,以完善地膜减投措施,保证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