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汇款信息
邮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环发所
邮编: 100081
收款人:《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
银行: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账号 : 110060435018002144355
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农科院支行
联行号:30110000010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100000717807493W
引用排行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0-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论文
封面
2020, 41(06): 1.
摘要
(
105
)
PDF
(2743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2020, 41(06): 2.
摘要
(
124
)
PDF
(80KB)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品种更替对新疆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勇,张镇涛,张方亮,郭世博,杨晓光
2020, 41(06): 331-344.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1
摘要
(
365
)
PDF
(1459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地区乌兰乌苏和哈密站春玉米、喀什和库尔勒站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1981-2019年气象资料、1981-2018年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作物资料和土壤资料,分析APSIM-Maize模型在新疆典型站点的适用性;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季内有效热时数和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采用调参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明确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品种更替对玉米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参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生长季内热量资源和辐射资源呈增加趋势,其中春玉米以生殖生长阶段延长为主,夏玉米以营养生长阶段的延长为主。研究时段内玉米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但品种更替使玉米生育期延长、产量提高,其中春玉米表现为生育期延长,生殖生长阶段占全生育期比例提高,而夏玉米则表现为生育期缩短趋势的减小。同时,品种更替也显著提升了玉米生长季内的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SWAT模型分析岷沱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洋,邓玉,倪福全,聂超,马捷
2020, 41(06): 345-356.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2
摘要
(
396
)
PDF
(9431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WAT模型,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模拟大流域尺度下岷沱江流域1981-2014年的蓝水(地表径流、土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绿水(蒸散用水和土壤含水)资源量,探究岷沱江流域的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采用Man-Kendall(M-K)检验法分析年际间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蓝/绿水资源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81-2014年,岷沱江流域的绿水资源量有所增加,M-K统计值为0.0232,未通过M-K置信度为90%的显著性检验;蓝水资源量和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M-K统计值分别为-0.1729、-0.1087,均未通过M-K置信度为90%的显著性检验,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2)空间上,流域内蓝/绿水资源量均自北向南先逐渐增加后减少,即中游最多,下游次之,上游最少。(3)在岷沱江流域降水减少的情况下,林地、草地中蓝水资源量波动减少,绿水资源缓慢增加,且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蓝/绿水资源量差异明显,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其中耕地面积仅占流域总面积的25%,但对蓝/绿水资源量的贡献率最高。建议加强对岷沱江流域耕地的管理,合理利用中下游蓝/绿水资源,对上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绿水信贷补偿措施,以达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山西灵空山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许玲玲,同小娟,张劲松,孟平,王鑫,李俊
2020, 41(06): 357-367.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3
摘要
(
363
)
PDF
(511KB)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暖温带半湿润区不同生长阶段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区1951–2018年树轮标准化年表,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树轮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空山地区油松树木年表包含了丰富且敏感的气候信息,适合进行树木年轮学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油松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程度不同,敏感性表现为过熟期(0.354)>幼龄期(0.338)>中龄期(0.324)>近熟期(0.308)>成熟期(0.297)。信噪比、所有序列平均相关系数、平均指数等参数中,过熟期均大于其它龄期,分别达到了23.803、0.515、0.994,说明过熟期更适合用于进行年轮气候学研究。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油松幼龄期和中龄期年表对各月气候因子均较敏感,而近熟期、成熟期以及过熟期年表对降水更加敏感并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径向生长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幼龄期和中龄期。灵空山油松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受生长阶段的影响,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油松幼龄期和中龄期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则是近熟期、成熟期以及过熟期木质部生长的主要制约因子。
四川乡城松茸气候生态适宜性及潜在分布
王庆莉,韩玉江,张利平,罗仁斌,杨伟明,王明田,高刚,王严琪
2020, 41(06): 368-380.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4
摘要
(
421
)
PDF
(14746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茸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野生菌,营养丰富。乡城县是松茸的主产区之一,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前人的研究方法多数是典型区域的实地调查,因此其空间分布不是很清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归纳凝练出乡城县松茸生长发育的海拔、气温、降水量、植被和地形坡度适宜性区划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乡城松茸的气候生态条件和潜在产区分布。结果表明:(1)乡城县12个乡镇均出产松茸,但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分布区随山脉走向呈带状、枝状特征,白依、热打、定波、正斗、沙贡为乡城县松茸的主产区。(2)适宜区海拔3000-3900m,4-10月平均气温10.0~14.5℃,期间降水量500~800mm,植被为中高盖度的高山栎、松林或松栎混交,坡度25°-35°;次适宜区海拔2800-3000m或3900-4200m,4-10月平均气温7.5~10.0℃或14.5~16.0℃,降水量400~500mm或800mm以上,植被为低覆盖度的高山栎、松林或松栎混交,坡度15°-25°或35-45°;不适宜区为草甸或无植被地段;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9%,次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6%,不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5%。(3)出菇最适宜的气象条件为7月下旬-9月中旬多昼晴夜雨天气,期间平均气温16℃左右,总降水量260mm左右,相对湿度>70%,总日照时数228~255h。(4)92%的乡镇区划结果与实况一致或基本一致,说明区划指标总体合理,研究结论对松茸采摘、贸易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陕西苹果主产县花期冻害风险评估
王明昌,刘布春,刘园,杨晓娟,韩帅,邱美娟,李琼
2020, 41(06): 381-392.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5
摘要
(
428
)
PDF
(539KB) (
7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估陕西礼泉和旬邑两个苹果主产县富士苹果的花期冻害风险,通过热时模型利用日平均气温重构礼泉和旬邑两地1967-2018年苹果始花期,并利用日最低气温根据苹果花期冻害指标阈值提取两地同时期内重度、中度和轻度不同等级冻害终日,采用线性倾向法和风险指数法分析两地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情况。结果表明:1967-2018年礼泉和旬邑的重构苹果始花期呈显著提前趋势,提前速率分别为2.8d·10a-1(P<0.01)和0.8d·10a-1(P<0.05);礼泉地区重度冻害终日呈显著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3.3d·10a-1(P<0.01),中度、轻度冻害终日无显著变化,旬邑地区三个等级冻害终日均无显著变化;礼泉地区苹果平均始花期日序为DOY100,晚于平均轻度冻害终日日序DOY95,冻害风险较小,旬邑地区苹果平均始花期日序为DOY107,晚于平均重度冻害终日日序DOY93,但早于平均轻度冻害终日日序DOY118,冻害风险较高;礼泉和旬邑两地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指数无显著变化,但是两地冻害风险指数≥0的频次增加,说明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有上升趋势。
典型滩涂植被米草和芦苇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
杜正朕,王琳,包云轩,周晓
2020, 41(06): 393-402.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06.006
摘要
(
439
)
PDF
(814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中国东南沿海滩涂典型的植被类型。芦苇是本土植物,在沿海湿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物种,近几十年来不断扩散,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互花米草的时空动态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但它与芦苇在叶片形状、颜色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相似性,传统的遥感信息难以区分。为了准确识别不同生长阶段的芦苇和互花米草,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内的芦苇和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原始反射率光谱曲线、经连续统去除后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和一阶导数光谱曲线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分析连续统去除后的光谱曲线可以有效区分夏季芦苇与米草,芦苇反射率显著低于米草(P<0.05),在350-1000nm波段范围内,原始光谱曲线更容易区分秋季芦苇与米草,芦苇反射率显著高于米草(P<0.05)。在350-540nm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芦苇原始光谱曲线容易区分植被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其中夏季芦苇光谱反射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而在520-700nm波段范围内,连续统去除法更易区分两者,其中秋季芦苇光谱反射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在350-1000nm整个波段范围内,分析米草原始光谱曲线可以直观区分植被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其中夏季米草光谱反射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一阶导数光谱无法直接区分芦苇和米草,但根据其红边参数以及植被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可以识别两者不同的生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