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军, 黄志诚, 次旺顿珠, 德庆卓嘎, 周刊社.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高原地区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2): 111-123. |
[2] |
李天, 余洁, 乔云发, 苗淑杰. 短期低温对大豆苗期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2): 159-169. |
[3] |
王宇翔, 薛萌. 用逐步趋近法确定南阳秋季丹桂开花低温预报指标[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2): 189-200. |
[4] |
王学林, 尚秉琛, 张玉龙, 柳军, 蒋跃林. 基于温光效应的江淮地区一季稻稻米营养品质模拟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7): 624-632. |
[5] |
和骅芸, 胡琦, 唐书玥, 赵金媛, 潘学标, 潘志华, 王靖. 基于站点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区域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演变[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2): 85-95. |
[6] |
弓晓雅, 赵锦, 杨晓光. 东北大豆农田保护性耕作水热效应的Meta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1): 867-880. |
[7] |
刘江, 李明倩, 常峻菲, 程溪晗, 王立为, 刘青, 高西宁.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大豆关键生育时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8): 622-632. |
[8] |
蔡倩, 孙占祥, 王文斌, 白伟, 杜桂娟, 张悦, 张哲, 冯晨, 向午燕, 赵凤艳.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7): 551-562. |
[9] |
潘仕球, 苗 欢, 乔云发, 苗淑杰. 不同类型土壤大豆产量对增温2℃的响应差异[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1): 28-36. |
[10] |
刘昭霖, 宗毓铮, 张东升, 郝兴宇, 李萍. 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5): 426-437. |
[11] |
徐超, 王明田, 杨再强, 韩玮, 郑盛华. 苗期高温对草莓生育期的影响及其模拟[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10): 644-654. |
[12] |
梁立江,武永峰,刘聪,邵帅. 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5): 308-319. |
[13] |
程陈, 余卫东, 闫锦涛, 刘海鹏, 冯利平. 不同品种郁金香鲜切花物质积累及分配的模拟[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2): 758-771. |
[14] |
邱译萱,马树庆,李秀芬. 吉林春大豆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11): 715-724. |
[15] |
王贺然,张慧,王莹,李晶,米娜,王若男,李琳琳,董巍,张琪,苏航. 基于两种方法建立辽宁大豆产量丰歉预报模型对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11): 725-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