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辉, 张宝忠, 魏征, 韩松俊, 韩聪颖, 王雅琦, 韩信. 不同气候区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7): 545-559. |
[2] |
成林, 申晓晴, 韩耀杰, 郭康军. 河南强筋小麦种植品质达标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1): 47-57. |
[3] |
马亚丽, 孙栋元, 张芮, 许健, 王兴繁. 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异驱动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1): 881-892. |
[4] |
郑静, 佟玲, 赵金淼, 吴宣毅, 李鹏. 基于田间调查数据分析漳河灌区水稻灌溉水生产力分布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8): 612-621. |
[5] |
王大刚, 于洋, MALIK Ireneusz, WISTUBA Malgorzata, 张敏, 闫小月, 孙凌霄, 于瑞德. 塔里木盆地生长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5): 340-352. |
[6] |
刘小飞, 王景雷, 刘祖贵, 宋妮, 方文松. 基于日天气预报数据估算小麦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194-203. |
[7] |
贾悦, 苏永军, 张冉, 李鹏程, 王凤春, 路梅. 气象资料受限条件下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模拟参考作物蒸散量: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1): 1-16. |
[8] |
李伟光, 侯美亭, 张京红, 车秀芬, 陈小敏. 华南主产区双季水稻物候变化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2): 1020-1030. |
[9] |
桑玉强, 李龙, 施光耀, 贾长荣, 张劲松. 太行低山区荆条耗水特征及其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8): 657-665. |
[10] |
刘荣花,成林,胡程达. 冬小麦根冠指标对干旱持续发展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1): 702-711. |
[11] |
孙悦,高继卿,杨晓光. 西北各省季节降水变化及其贡献的差异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8): 489-501. |
[12] |
秦孟晟,郝璐,郑箐舟,金楷仑,孙阁. 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蒸散量变化的贡献[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5): 269-283. |
[13] |
康丽娟,巴特尔·巴克,罗那那,薛亚荣,王孟辉. 阿勒泰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8): 502-511. |
[14] |
马尚谦,张勃,唐敏,马彬,杨梅,梁晶晶,张佳琦,加力戈.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7): 468-478. |
[15] |
杨永刚,崔宁博,胡笑涛,龚道枝,李晨,贾悦. 中国三大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温度法模型的修订与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6): 357-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