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0, Vol. 41 ›› Issue (10): 632-643.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0.10.003
陆思宇,杨再强,张源达,郑涵,杨立
LU Si-yu, YANG Zai-qiang, ZHANG Yuan-da, ZHENG Han, YANG Li
摘要: 以菊花品种“红面”(Hongmian)为试材,进行(32±2)℃/(22±2)℃(昼/夜)高温下的光周期实验,每日光周期光照/黑暗时长分别设置为7h/17h(记为Ph7)、8h/16h(Ph8)、9h/15h(Ph9)、10h/14h(Ph10)和11h/13h(Ph11),以13h/11h(CK)作为对照。试验于2019年7月20日开始,至8月25日菊花苗中出现柳芽结束。在菊花柳芽形成前分别测定分析叶片光响应曲线及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以了解高温下滞育菊花不同处理的光系统及光合性能差异。结果表明:(1)Ph7、Ph8处理菊花光合色素含量最低,光系统II(PS II)的反应中心及放氧复合体、光系统I(PS I)末端电子受体库NADP+的还原在26d试验中期稍有缓和以外,其余时间均为受抑制状态,光合能力也表现最差。Ph7、Ph8处理光系统受损最为严重。(2)Ph10为各处理中首个出现柳芽花序分化异常的处理,其光合潜力较大,但PSII放氧复合体始终失活,光合作用随着PSII光合单位间能量连接的忽强忽落而不断变化。Ph10菊花叶片的光系统最为敏感。(3)Ph11处理叶片光合色素为继CK后的最大值,光合性能较稳定,持续增强的PSI、PSII活性使光电子在放氧复合体失活的前提下正常传递输送。Ph11菊花叶片光系统抗逆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