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论文
封面
2016, 37(01):  1. 
摘要 ( 168 )   PDF (1338KB) ( 3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2016, 37(01):  1. 
摘要 ( 135 )   PDF (14972KB)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白山保护区气温变化及其空间差异性分析
刘荣娟,白红英,马新萍,冯林林,秦 进,程德强
2016, 37(01):  1-1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1
摘要 ( 670 )   PDF (3359KB) ( 1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太白山保护区周边15个气象站1959-2013年以及保护区内11个高山气象站2012-2014年的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结合ArcGIS分析太白山保护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并对比保护区南北坡和高海拔区域(海拔≥2800m)与保护区整体的气温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1959-2013年太白山保护区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29℃·10a-1(P<0.05)。气温变化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和西部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显著(P<0.05或P<0.01),最高达0.383℃·10a-1;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快,春季最慢。(2)M-K检验表明,1998年前后保护区整体气温发生增温突变。突变后气温上升加快,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的区域为86.76%。(3)空间差异分析显示,55a来太白山保护区北坡年平均气温和升温速率明显低于南坡,北坡和南坡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47和0.291℃·10a-1。高海拔区域的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244℃·10a-1,低于保护区整体,其气温突变发生在2001年,突变前东南部升温最快,突变后西部升温速率降低,中部地区升温明显加快。

温带针阔混交林内温度和水汽压垂直梯度变化特征
杨亚丽,任传友,王艳华,乔延艳,秦 瑜
2016, 37(01):  11-18.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2
摘要 ( 587 )   PDF (1079KB) ( 1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2003-2005年空气温度和水汽压梯度观测资料,以4、7、10和1月分别代表春、夏、秋和冬季,分析不同季节典型晴天条件下林内气温、水汽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日变化特征,以冠层顶部的气温和水汽压为本底值构建林内气温和水汽压随观测高度变化的廓线函数,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各观测高度的气温均具有单峰曲线形式的日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15: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林内各高度气温日较差以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各季气温日较差均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春、秋和冬季,林内气温表现出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在正午前后林内气温的垂直梯度较小,甚至表现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其它时刻林内气温的垂直梯度较大,在夏季,各个时刻林内气温均随观测高度的增加而升高;(3)不同季节林内水汽压的日变化特征不同,春、秋和冬季各观测高度水汽压皆呈单峰曲线的分布规律,而夏季则呈双峰曲线形式的日变化规律;(4)同一时刻不同季节林内水汽压垂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季节不同时刻的水汽压垂直分布廓线形状相似,夏季林内水汽压随观测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明显,其它季节水汽压的垂直梯度则较小;(5)林内气温和水汽压垂直分布廓线均近似满足对数曲线规律。

不同类型水冷苗床的根际降温效果及其对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李胜利,牛旭旭,孙治强
2016, 37(01):  19-25.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3
摘要 ( 630 )   PDF (828KB) ( 9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降低夏季蔬菜集约化育苗时幼苗的根区高温环境,利用地下水作为循环媒介,设计了用于根区降温的水冷苗床。试验分别采用金属梯形管(M)和塑料圆管(P)作为冷水管,以未采用根区降温的苗床为对照,研究两种水冷苗床的根区降温效果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冷苗床番茄幼苗根区日均温、白天均温和最高温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苗床(P<0.05)。M式和P式苗床番茄幼苗根区日均温分别为23.2℃和26.0℃,全天根区温度高于25℃的历时为8.3h和11.6h,分别比对照苗床减少7.5h和4.2h。水冷苗床显著促进了番茄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番茄幼苗茎流速率、根系呼吸速率和光合能力,M式和P式水冷苗床番茄幼苗单株干质量依次为4.52和3.90mg,分别比对照(2.85mg)增加58.6%和36.8%(P<0.01)。两种水冷苗床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根区降温效果和番茄幼苗生长来看,M式水冷苗床更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水稻秸秆热压成型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李安心,张传佳,涂德浴,何贵生
2016, 37(01):  26-35.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4
摘要 ( 635 )   PDF (1193KB)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秸秆冷压成型试验得到的成型燃料能耗较高且质量不佳,为提高水稻秸秆成型燃料质量,本次试验利用水稻秸秆成型设备,在不同成型压力、原料粒径、温度以及含水率等工艺参数条件下对水稻秸秆进行热压成型试验。通过分析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能,确定各工艺参数最佳选取范围为:粒径0~2mm、温度70~100℃、成型压力8.89~40MPa、含水率12%~25%。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秸秆原料成型燃料的质量,提出通过添加木质素含量较高的木屑原料即形成混合原料,并通过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原料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秸秆成型燃料的综合质量。

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区划
莫建国,池再香,汤 苾,王晓东,李贵琼
2016, 37(01):  36-42.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5
摘要 ( 909 )   PDF (1588KB) ( 1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种植区200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依据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逐月、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观测站和1462个乡镇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模糊聚类法,通过分析贵州省西部红心猕猴桃各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得到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红心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0%保证率)、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月昼夜温差、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可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每个指标分4级,对应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在贵州西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偏西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东南部局部和西部边缘。调查表明,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实际种植情况与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基于DCCA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粮食产量的影响
刘春琼,刘 萍,吴生虎,史 凯
2016, 37(01):  43-5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6
摘要 ( 734 )   PDF (624KB) ( 1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四川省23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年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数据等气象资料以及四川省粮食产量数据,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方法对四川省粮食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两个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这两个主要气候因子之间均表现出强烈的长期持续的正相关性特征,标度不变区间在52a以上。进一步对1990-2012年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DCCA滑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受到区域性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影响,四川省粮食产量出现不稳定波动现象,但粮食产量整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四川省农业资金及科技力度的大幅投入。

淹渍对花椰菜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侯奇奇,杨再强,史五一,袁雨晖,顾 薇
2016, 37(01):  51-58.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7
摘要 ( 619 )   PDF (630KB) ( 10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上海崇明岛花椰菜品种“崇花120天”为试材,于2014年8-11月人工气候室开展盆栽试验,将花椰菜植株根部分别淹水处理3、6、9、12、15d,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测定花椰菜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淹渍胁迫时间的延长,花椰菜的根系活力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淹渍胁迫超过9d后,根系活力趋于0;(2)与CK相比,淹渍胁迫3、6、9、12和15d时,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4.90%、68.13%、78.71%、90.92%和98.68%,与此同时,光补偿点降低、光饱和点也随之增大;(3)淹渍胁迫下花椰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明显下降,淹渍胁迫初期,气孔限制值增大。说明胁迫初期影响花椰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为气孔限制因子。(4)淹渍胁迫前6d各项指标下降明显,之后趋于稳定,可以确定淹渍胁迫第6天为致灾临界指标。

基于温光效应的小白菜营养品质模拟模型研究
谭 文,杨再强,李 军
2016, 37(01):  59-67.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8
摘要 ( 636 )   PDF (1121KB) ( 1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小白菜营养品质模型,本研究以小白菜品种“四月慢”为试材设计分期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温光条件下小白菜不同时期维生素C、纤维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建立基于温光效应 (Light and temperature function,LTF)的小白菜营养品质数学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对小白菜的维生素C、纤维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预测结果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比辐热积法(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TEP)、积温法(Growing degree days,GDD)显著降低,与辐热积法相比,各指标的RMSE分别降低81.14%、77.46%、77.23%、75.53%,与积温法相比则分别降低77.15%、78.77%、79.90%、21.17%,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本模型实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优于辐热积法和积温法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符合度较高。与传统的辐热积法和积温法相比,温光效应法显著提高了小白菜营养品质预测精度,可为耐弱光的温室作物营养品质模拟提供参考。

基于作物模型与最佳季节法的锦州地区玉米最佳播种期分析
米 娜,张玉书,纪瑞鹏,蔡 福,于文颖,张淑杰
2016, 37(01):  68-76.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09
摘要 ( 711 )   PDF (805KB) ( 1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锦州地区平均气候状态下玉米最佳播期,同时检验作物模型法和最佳季节法确定最佳播期的适用性,利用辽宁锦州农田试验站3a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在对作物生长模型CERES-Maize进行参数校正与模拟效果检验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模拟不同播期下玉米30a(1981-2010年)的产量,同时应用最佳季节法分析该地区的玉米最佳播期,结合作物模型法的研究结果,提出对最佳季节法的改进办法。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播期玉米的物候期和产量,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小于10.3%,对不同播期下30a的产量模拟结果显示,当播期从4月10日推迟至5月10日,玉米平均产量增加6%,当播期从5月10日推迟至5月30日,玉米产量中值从9112kg·hm-2降至8619kg·hm-2,4月25日和4月30日播种玉米的平均产量与5月10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最佳季节法确定的锦州地区玉米最佳播期较为滞后,与作物模型法的研究结果及实际生产的播期有较大出入,因此,提出了对最佳季节法的改进办法即将灌浆期间的不利气温条件考虑在内,改进后得到的最佳播期与作物模型法研究结果较一致。从30a平均气候状况看,该地区玉米的最佳播期在4月25日-5月10日,作物模型法有较好的适用性,最佳季节法经过改进后也可实际应用。

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林志宇,田贵良
2016, 37(01):  77-83.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0
摘要 ( 649 )   PDF (544KB) ( 1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84-2013年福建省农业统计数据,分析全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在划分气象灾害和粮食作物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角度,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1984-1993、1994-2003、2004-2013年3个阶段内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大,研究期内受灾范围的影响不断降低,而灾害强度的影响不断增大,粮食作物对灾害强度的影响更敏感,因此防灾重点应从减少受灾范围逐步转移至降低高强度灾害所造成的损失;(2)风雹受灾范围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尤其对大豆和薯类产量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台风受灾范围对粮食生产的危害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关键影响因子;(3)水灾灾害强度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尤其对小麦和薯类产量具有重大影响。

有效降水指数在暴雨洪涝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秦鹏程,刘 敏,李 兰
2016, 37(01):  84-9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1
摘要 ( 528 )   PDF (3016KB) ( 1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防范和减轻暴雨洪涝灾害的重要基础。基于有效降水指数(EP)构建单站和区域暴雨洪涝监测、评估指标,利用1961-2014年湖北省76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相关灾情资料,确定降水衰减参数及致涝阈值,在此基础上分析EP指数在历史暴雨洪涝评估及实时暴雨洪涝过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参数率定后的EP指数对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的解释方差达78.1%,对年际间暴雨洪涝强度差异反应敏感,能识别历史典型大涝年和严重洪涝年,在2014年实时暴雨洪涝过程监测中能直观诊断出一般性暴雨洪涝的起止时间和过程动态变化,但对局地性和间歇性发生的暴雨洪涝过程刻画不足。创建EP指数所需数据资料少、计算简便,可用于洪涝灾害历史排位、年景评价、灾情预评估、风险区划以及作物产量建模等。

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的确定
陈 惠,杨 凯,林 晶,王加义,陈 涛,马治国,李丽纯,彭继达
2016, 37(01):  91-97.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2
摘要 ( 567 )   PDF (632KB) ( 1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福建省近5a枇杷幼果低温箱试验和低温过程山坡地枇杷冻害观测试验结果,以及主产省福建、浙江历史灾情资料,采用归纳分析和对比印证等方法,对枇杷幼果冻害的低温等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可用日最低气温(Tmin)和低温持续天数(DD)表示,各级冻害指标分别为,轻度:-2.5℃<Tmin≤-1.0℃,DD≤3d;中度:-3.5℃<Tmin≤-2.5℃,DD≤3d或-2.5℃<Tmin≤-1.0℃,DD>3d;重度:-4.5℃<Tmin≤-3.5℃,DD≤3d或-3.5℃<Tmin≤-2.5℃,DD>3d;极重:Tmin≤-4.5℃,DD≤3d或Tmin≤-3.5℃,DD>3d。历史灾情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冻害等级指标在福建莆田的推算准确率为61%,在浙江临海、黄岩为87.5%,说明枇杷幼果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可应用于低温冻害预测。

江苏省褐飞虱迁入量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包云轩,薛周华,刘 垚,蒋 蓉,谢晓金,杨荣明,朱 凤
2016, 37(01):  98-11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3
摘要 ( 639 )   PDF (1276KB) ( 10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83-2010年江苏省褐飞虱灯诱资料及1982-2010年全球海温场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稻区代表站高邮、通州和宜兴的褐飞虱迁入量与前一年1月-当年6月太平洋海温场、前一年12月-当年6月中南半岛近地表气温场和前一年7月-当年6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一系列褐飞虱年总迁入量的预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高邮、通州和宜兴3站的褐飞虱迁入量在不同时空阈限内与太平洋海温场、中南半岛气温场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海温场呈负相关,其中与通州和宜兴站褐飞虱迁入量对数值相关显著的海温区主要分布在北、中太平洋,高邮站则在南太平洋;高邮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4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通州站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2、3月中南半岛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宜兴站与当年1、3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与当年4月中南半岛大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主要与前一年7月-当年6月的各副高指数、各极涡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东亚槽强度、冷空气强度、西太平洋编号台风强度、南方涛动指数等相关显著。(2)从上述海温场、气温场和环流特征量中筛选出显著相关(P<0.05)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建立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回检正确率70%以上、预检正确率66.7%以上模型17个,适用性评估表明,各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模型可应用于单站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

海南岛天然橡胶林春季物候期的遥感监测
陈小敏,陈汇林,李伟光,刘少军
2016, 37(01):  111-116.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4
摘要 ( 661 )   PDF (3405KB) ( 1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橡胶林第一蓬叶的展叶期、稳定期和老化速度,极大影响橡胶树叶片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干胶产量,因此,监测橡胶林春季叶片生长情况对防治病虫害、指导割胶作业和林间水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1-2014年1-5月每16d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布图,通过计算相邻时段EVI的变化量,分析橡胶林MODIS/EVI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确定判断橡胶叶片春季物候期的EVI指标。结果表明:第一蓬叶展叶期橡胶林平均EVI值为0.4,稳定期平均EVI值为0.5,以此作为这两个生育期的判断标准,对2001-2014年逐年橡胶林第一蓬叶的展叶期和稳定期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海南岛橡胶林叶片平均展叶期出现在3月中旬前期,稳定期主要出现在5月上旬,叶片老化平均历时50d,与历年人工观测结果相比有一定差异,平均偏晚8.2d。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用来监测区域天然橡胶物候的变化态势。

2015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韩丽娟,侯英雨,谭方颖
2016, 37(01):  117-120.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6.01.015
摘要 ( 481 )   PDF (386KB) ( 6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分析了2015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热量适宜、降水量接近常年,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协调,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暴雨洪涝、高温热害、干旱等灾害影响偏轻,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4年。但晚稻主要生长季内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突出,成熟收获阶段连阴雨和强降水影响偏重,气象条件整体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