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晋程绣, 姜超, 张曦月. CMIP6模式对中国西南地区气温的模拟与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8): 597-611. |
[2] |
李亚滨, 陈莉, 魏磊, 王一达, 刘栋, 孙爽, 王丽岩, 黄英伟. 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积温对比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6): 440-449. |
[3] |
刘小飞, 王景雷, 刘祖贵, 宋妮, 方文松. 基于日天气预报数据估算小麦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194-203. |
[4] |
杨月婷, 李凯伟, 张继权, 魏思成, 刘聪, 王春乙.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地区谷子生长季气候适宜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215-228. |
[5] |
李新华, 张蕾, 姜树坤, 许吟隆. 未来中高排放情景下松嫩平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0): 811-822. |
[6] |
杜军, 周刊社, 高佳佳, 次旺顿珠. 未来气候变暖对羌塘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0): 845-858. |
[7] |
张子源, 郑大玮, 潘宇鹰, 潘志华. 积温及热量资源概念的科学性问题与改进[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8): 686-692. |
[8] |
庞静漪, 刘布春, 刘园, 邱美娟, 王珂依. CMIP5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数据对辽宁省极端气温模拟能力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5): 351-363. |
[9] |
刘昭霖, 宗毓铮, 张东升, 郝兴宇, 李萍. 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5): 426-437. |
[10] |
栾青, 郭建平, 马雅丽, 张丽敏, 王婧瑄, 李伟伟. 基于线性生长假设的作物积温模型稳定性比较[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11): 695-706. |
[11] |
于裴洋, 同小娟, 李俊, 张静茹, 刘沛荣. 中国东部暖温带刺槐物候模型比较[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10): 609-621. |
[12] |
徐超, 王明田, 杨再强, 韩玮, 郑盛华. 苗期高温对草莓生育期的影响及其模拟[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10): 644-654. |
[13] |
梁立江,武永峰,刘聪,邵帅. 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气象, 2020, 41(05): 308-319. |
[14] |
程陈, 余卫东, 闫锦涛, 刘海鹏, 冯利平. 不同品种郁金香鲜切花物质积累及分配的模拟[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12): 758-771. |
[15] |
朱海霞,吕佳佳,闫平,曲辉辉,王萍,于瑛楠,王秋京,李秀芬,李百超. 基于当量积温对寒地水稻生长季低温冷害年的判定[J].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06): 380-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