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军, 普布桑姆, 平措桑旦, 索朗, 王挺. 1981−2020年西藏植物生长季昼夜降水量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25, 46(2): 133-144. |
[2] |
唐捷, 董美琦, 赵锦, 李浩天, 杨晓光. 基于机器学习的极端气候事件对东北玉米气象产量影响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5, 46(2): 258-269. |
[3] |
李想, 夏晓玲, 刘艳霞, 刘涛, 曾莉萍, 陈丽萍, 徐健, 王骏飞, 伍洲, 王克敏. 基于气象要素的贵州中东部区域烤烟单叶重模型的比较[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9): 1012-1026. |
[4] |
刘兵, 杨洋, 郝卓. 1980−2020年极端气候变化对京津冀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7): 766-776. |
[5] |
郑国俊, 祝光湖, 王勤龙, 黄海荣, 李翔, 罗霆, 马鹏程, 王泽平. 气象因素对甘蔗糖分含量的影响及模型构建[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6): 609-618. |
[6] |
高宇, 张丽媛, 杨文通. 华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及其对植被NDVI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4): 374-389. |
[7] |
吴慧臻, 李东升, 杨再强, 张丰寅, 陈旸. 基于四种算法比较分析Venlo型玻璃温室气温季节预报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2): 135-146. |
[8] |
冉漫雪, 丁军军, 孙东宝, 顾峰雪.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1): 1-11. |
[9] |
旷兰, 田茂举, 李强, 庞玥, 吉莉, 刘祥. 川渝地区汛期逐小时降水融合产品误差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10): 953-963. |
[10] |
康文东, 倪福全, 邓玉, 向军.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6): 469-478. |
[11] |
殷美祥, 罗瑞婷, 朱平, 曾钦文, 招伟文. 基于两种数据集构建广东县级尺度龙眼产量模型效果对比[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6): 502-512. |
[12] |
任丽雯, 王兴涛, 胡正华, 刘明春, 王大为. 石羊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动态监测[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3): 193-205. |
[13] |
齐晓雯, 苗晨, 王鹤松.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探测植被光合对气象干旱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2): 133-143. |
[14] |
旷兰, 田茂举, 李强, 李奇临, 刘俸霞. 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在重庆复杂地形下的精度评价[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1): 71-81. |
[15] |
杨婉蓉, 刘志娟, 苏正娥, 高伟达, 任图生, 杨晓光. 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天数时空变化及分区评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5): 327-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