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Vol. 46 ›› Issue (10): 1395-1404.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5.10.002
马春艳,韦翔华,胡钧铭,郑富海,张俊辉,韦彬彬
MA Chun-yan , WEI Xiang-hua, HU Jun-ming, ZHENG Fu-hai, ZHANG Jun-hui, WEI Bin-bin
摘要: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系统评估茶树固碳潜力对实现茶园生态产品价值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于2a幼龄茶树与大于3a的成龄茶树生长速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本文通过收集1950−2023年国内外茶园有关茶树生长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依据幼龄茶树(0~2a)、成龄茶树(3~25a)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数据,构建茶树生物量、碳储量生长动态模型,核算评估茶树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建立了分树龄茶树地下生物量模型。根据茶树地上部生物量(Ba)与地下部生物量(Bb)关系,建立成龄茶树(非线性,Bb=0.013Ba²−0.087Ba+3.269,R²=0.959,P<0.001)和幼龄茶树地下部生物量模型(线性,Bb=0.665Ba-0.217,R²=0.933,P<0.001);(2)形成了基于茶树地上部生物量核算茶树碳储量的模型。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国际通用植物碳转换系数(0.5),通过茶树总生物量获取茶树碳储量,形成成龄茶树碳储量模型 (C=0.006Ba²+0.492Ba+1.536,R²=0.995,P<0.001)和幼龄茶树碳储量模型(C=0.833Ba− 0.108,R²=0.989,P<0.001);(3)茶树碳储量估算模型简易精准。传统茶树生物量通过挖取整株茶树获取,而基于茶树地上部生物量为非破坏性活体茶树碳储量估算模型,提高了茶树碳储量估算的简易性和精准性,对茶树碳储量进行核算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