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珊珊, 刘布春, 刘园, 韩锐, 杨凡, 刘观止, 车红蕾. 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山东极端气温模拟能力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45(01): 91-100. |
[2] |
成林, 申晓晴, 韩耀杰, 郭康军. 河南强筋小麦种植品质达标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01): 47-57. |
[3] |
晋程绣, 姜超, 张曦月. CMIP6模式对中国西南地区气温的模拟与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8): 597-611. |
[4] |
刘小飞, 王景雷, 刘祖贵, 宋妮, 方文松. 基于日天气预报数据估算小麦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03): 194-203. |
[5] |
杜军, 周刊社, 高佳佳, 次旺顿珠. 未来气候变暖对羌塘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0): 845-858. |
[6] |
庞静漪, 刘布春, 刘园, 邱美娟, 王珂依. CMIP5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数据对辽宁省极端气温模拟能力评估[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5): 351-363. |
[7] |
刘昭霖, 宗毓铮, 张东升, 郝兴宇, 李萍. 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05): 426-437. |
[8] |
刘红杰,倪永静,任德超,杜克明,葛君,朱培培,赵敬领,武永峰,胡新. 黄淮冬麦区晚霜冻易发时段冠层内最低气温分布及估算[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12): 786-795. |
[9] |
吴冰洁,王靖,唐建昭,王娜,徐琳,白慧卿,郑隽卿,王娜,李扬. 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变异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10): 623-635. |
[10] |
韦婷婷,杨再强,王琳,赵和丽,李佳帅. 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内逐时气温模拟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10): 644-655. |
[11] |
普宗朝,张山清.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39(04): 267-279. |
[12] |
赵凯娜,宁晓菊,秦耀辰,张荣荣,史琴琴. 县域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38(11): 729-737. |
[13] |
谢志祥,李亚男,秦耀辰,张艳平. 1960-2012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38(07): 407-416. |
[14] |
董蓓,胡琦,潘学标,何奇瑾,姜会飞,乔宇,王潇潇,魏培,赵海涵,. 1961-2014年华北平原二十四节气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br#
变化分析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38(03): 131-140. |
[15] |
吴立峰,王娟,张富仓,范军亮,燕辉,鲁向晖. 几种模型在南方地区总辐射量估算中的精度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38(03): 15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