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论文
河西走廊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杨晓玲;丁文魁;董安祥;袁金梅;
2009, 30(S1):  1-5. 
摘要 ( 14727 )   PDF (1287KB) ( 3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领域和发展前景。指出:在河西走廊应引进喜光喜温作物、大力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等,以便合理分配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河西走廊的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的综合效应——以吉林省玉米生产为例
杜开阳;施生锦;郑大玮;
2009, 30(S1):  6-9. 
摘要 ( 7483 )   PDF (1134KB) ( 14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人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不但充分利用了热量资源,还使有效积温增加、作物增产。本文以吉林玉米生产为例,首先分析了1976-2005年近30a气候变暖条件下吉林省作物生育期热量的增加趋势,然后从地膜栽培、机械播种、合理施肥三项适应性对策进行分析,将各种措施的增温或缩短生育期效应换算为积温。结果表明人为适应性措施在粮食增产方面的贡献较大。本文以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等人为措施增热效应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气候变化与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农业生产潜力。
上海地区土壤水分月季变化特征分析
张皓;李军;杨捷;薛正平;辛跳儿;
2009, 30(S1):  10-15. 
摘要 ( 8172 )   PDF (1375KB) ( 1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上海地区3个站点的土壤水分资料,通过VBA工具和Surfer8.0软件进行编程和地图显示,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土壤水分月季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逐月变化在10cm波动最为剧烈,含水量最低,50cm波动最小,含水量最高。各层土壤水分逐月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晴天和多云天气春季土壤含水量最高,秋季最低;阴天夏季最高,秋季最低;雨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晴天各季节土壤水分差异最小,阴天最大。各季节雨天土壤含水量最高,冬季和春季4种天气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分布相似。
近45年潍坊市降水气候特征及水资源现状分析
高晓梅;马守强;董晨娥;张芹;袁静;
2009, 30(S1):  16-21. 
摘要 ( 11755 )   PDF (2724KB) ( 1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潍坊市10个观测站1961-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潍坊市四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水资源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潍坊市降水的周期变化,表明近45a来潍坊市年及四季平均降水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对潍坊市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表明,潍坊市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着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同市45年日照变化特征及原因
李效珍;鲁巨;杜翠芳;贾利芳;陆春花;
2009, 30(S1):  22-24. 
摘要 ( 9005 )   PDF (1872KB) ( 1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大同市1961-2005年45a的日照、云量、雾、沙尘、烟等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大同市日照时数平均每10a减少46.83h,日照百分率、总低云量、雾、沙尘暴、浮尘均呈减少趋势,而烟日数变化却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加的幅度最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明显,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有关。说明大同市日照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排放污染物急剧增长导致的烟尘气溶胶增多造成的。
鲁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杨学斌;代玉田;
2009, 30(S1):  25-28. 
摘要 ( 7554 )   PDF (1129KB) ( 18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R/S方法,对鲁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鲁西北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22℃/10a,气温的Hurst指数为0.92,即当地未来气温增加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变化率为28.8mm/10a,降水量的Hurst指数为0.61,即当地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可能还将持续;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而年降水量出现过3次突变,降水量的突变与气温的突变并不是同步发生的。
气候变暖对山西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影响
杜顺义;王志伟;郭慕萍;李栋;
2009, 30(S1):  29-32. 
摘要 ( 9376 )   PDF (899KB) ( 1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粮食作物生长环境恶化,导致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加大。近50a来,山西气温升高趋势、降水下降趋势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山西的气候变化更剧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把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战略,把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对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来说显得更加迫切。首先要高度重视和着力缓解极端气象灾害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对粮食增产、稳产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二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减少利用地下水浇灌作物的面积,根据山西气候变化的特点,建议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雨热同季作物,适当减少冬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的播种面积,通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来提高山西粮食的总产量;第三就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民,扩大农家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业投资成本,节约资源,使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莫索湾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李兰;杜军;白素琴;李元鹏;李萍;
2009, 30(S1):  33-37. 
摘要 ( 8591 )   PDF (1480KB) ( 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959-2007年莫索湾地区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莫索湾地区48a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近10a的升温最为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最为明显,其次是冬季。(2)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降水量增加更为明显,近10a平均降水量比48a均值偏多24.98%。四季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的无霜期、0℃、10℃、15℃、20℃积温的变化规律等。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近48年临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
裴洪芹;孙成武;吴凌志;
2009, 30(S1):  38-41. 
摘要 ( 11602 )   PDF (1001KB) ( 1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临沂气象站1960-2007年0-2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研究了近48a临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季节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053~0.381℃/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215~0.297℃/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0cm的升温率最大。各层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为偏冷阶段,80年代后期-90年代为偏暖阶段。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气候变暖对天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刘淑梅;高浩;黎贞发;
2009, 30(S1):  42-46. 
摘要 ( 8620 )   PDF (1161KB) ( 1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t检验法等分析了天津地面观测站1955-2007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了历年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和≤0℃负积温,以及无霜冻期和极端最低气温≤-10℃天数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近50a天津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热量资源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88年是天津地区气温向暖转型的突变年;1988-2007年与1955-1987年相比,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上升1.4℃、1.6℃和1.0℃,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各季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分别为2.1℃、1.5℃、1.1℃和0.9℃,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分别增加306.5℃.d和293.5℃.d,无霜冻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无霜冻期日数增加11.1d;≤0℃负积温减少140℃.d,年极端最低气温≤-10℃天数由平均15.2d减少到2.5d。天津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冬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5d,越冬期缩短23.5d,复种指数提高,棉花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的影响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符昱;
2009, 30(S1):  47-50. 
摘要 ( 9091 )   PDF (1082KB) ( 1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陕西主要果区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05年气温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区年、季年代际平均气温均呈现变暖趋势,冬季增暖尤其明显,增暖最显著时段为20世纪90年代。延安果区为气候变暖敏感区,年增温达0.4℃/10 a,冬季增温达0.6℃/10 a;关中果区增暖不甚明显。气候变暖引发果树开花期提前,果树开花期遭遇低温冻害的机率和强度增加;也加大了果实膨大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针对气候变暖对果业的影响,结合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果业生产中一系列可操作的缓解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对策建议。
中国区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选择
王雅琼;马世铭;
2009, 30(S1):  51-56. 
摘要 ( 15283 )   PDF (917KB) ( 2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域差异性显著,各地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趋利避害的利用气候变化适应性就尤为重要。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中国农业生产实践,分区域综述中国已有的和潜在的适应技术,并将其分为适应对策和措施、适应技术两类,最后提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总贮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张荣霞;隋岩;张寅;
2009, 30(S1):  57-59. 
摘要 ( 7576 )   PDF (961KB) ( 1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计算0-50cm每10cm土层的多年平均土壤总贮水量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联度发现,1986-2006年,农作物生长期间、有降水和灌溉情况下,0-50cm土层土壤总贮水量的变化规律为:春季为主要失墒期,是农田水、肥管理的关键期。了解农作物生长期间农田水分的变化情况、降水及灌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可为预测土壤水分变化趋势提供参考。
充分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徐凡;李茂松;王春艳;宋吉青;庞艳梅;何爽;
2009, 30(S1):  60-63. 
摘要 ( 8046 )   PDF (1858KB) ( 10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北方栽培的10个冬小麦品种,设定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自然降水)两种水分条件,旨在分析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速率和产量均高于非充分灌溉;在生殖生长期光合速率与产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光下光合速率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初期与产量的相关性最显著,给光下光合速率在抽穗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与产量的相关性最显著。因此,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适当增加灌溉量,可提高光合速率,促使小麦增产。
吉首市16年降水pH值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欧爱松;饶雅;欧维;邵剑光;
2009, 30(S1):  64-67. 
摘要 ( 8540 )   PDF (959KB) ( 9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吉首市气象局1992-2007年16a降水pH值进行年、季、月变化特征分析,与同期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吉首市年降水pH值,随着年份的推移,降水偏酸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冬、春季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偏高;降水pH值与阴天日数、风速、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形、城市发展有明显关系。并提出了通过工业脱硫、降尘、节能减排等措施来提高降水pH值,减少酸雨影响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南方连栋避雨塑料大棚小气候及其对红提葡萄品质的影响
沈长华;戴琳贵;曹李兴;叶永青;祁敏;
2009, 30(S1):  68-72. 
摘要 ( 10768 )   PDF (1242KB) ( 1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闽北连栋避雨塑料大棚内不同高度、不同覆盖、不同套袋温度因子和各处理红提葡萄平均穗重、单果粒重、果粒纵横大小和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的观测与分析表明:连栋避雨塑料大棚内5月中旬-7月中旬冠层旬平均气温比离畦面50cm处气温高0.9~1.6℃,比0cm畦面温度高1.9~2.7℃,即棚内垂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覆盖浅层地温增(降)温0.1~1.0℃;不同套袋平均最高、最低温度高低相差0.7~0.8℃,日较差仅差0.2℃;温度变化特点有利于红提葡萄品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同覆盖与黄色套袋组合对红提葡萄品质提高的效果突出。研究结果对促进闽北红提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连栋避雨塑料大棚温度调控及生产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2007年佳木斯市玉米低温控制试验
王晓群;付仲沛;李君芳;姜培娥;
2009, 30(S1):  73-76. 
摘要 ( 8395 )   PDF (958KB) ( 10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暖使佳木斯市作物品种布局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为避免盲目引种吉林、辽宁品种,2007年对3个玉米品种(黑龙江省早熟品种龙单13号、吉林省中晚熟品种原单29号和辽宁省晚熟品种丹玉39号)在佳木斯市进行低温控制试验,结果显示,龙单13号和原单29号在佳木斯地区的产量较高,效果好,可以引种。丹玉39号虽然产量也较高,但含水率太高,出现"水玉米"现象,遇到低温年份有不能正常成熟的可能,不适宜在佳木斯种植。
抑制蒸腾剂的研究进展
何爽;李茂松;宋吉青;王道龙;
2009, 30(S1):  77-81. 
摘要 ( 7540 )   PDF (909KB) ( 2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抗旱节水技术是节水抗旱技术的一种新途径,它以土壤、作物、水面为对象,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化学抗旱节水技术中的抑制蒸腾剂的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抑制蒸腾剂作用的原理、类型以及目前的研究情况和应用等。
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杨淑静;张爱平;杨世绮;杨正礼;
2009, 30(S1):  82-85. 
摘要 ( 10829 )   PDF (1673KB) ( 20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农业投入的加大,农业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影响逐渐凸显,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已引起高度关注,各国学者已经从非点源污染物污染特征、类型、污染负荷输出模型模拟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和研究。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非点源污染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仍局限于狭义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的污染现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点源污染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天津市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内部温湿度预测模型——以西青为例
柳芳;王铁;刘淑梅;
2009, 30(S1):  86-89. 
摘要 ( 8185 )   PDF (1033KB) ( 1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小气候观测系统对天津市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内部温、湿度变化进行监测和模拟,建立了1月份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的模拟模型。通过检验,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结合天气预报,该模型可用于温室灾害预警。
乌海地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张红霞;巫介普;张宏建;张宏伟;张宏革;
2009, 30(S1):  90-92. 
摘要 ( 7098 )   PDF (878KB) ( 1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等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建立了绿色食品的各级管理机构,制定了各种食品(含水果)生产和加工的检测、检验标准,陆续出台了绿色食品基地管理暂行条例和商业企业使用绿色食品的标志暂行规定,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发展。我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楚雄州烤烟种植的生态区划方法研究
鲁永新;张映翠;王恩超;盛永昆;起树华;
2009, 30(S1):  93-96. 
摘要 ( 8527 )   PDF (1463KB) ( 17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楚雄州烤烟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进行生态、气候类型的区划试验研究,区划结果在GIS平台上输出。该方法综合了气候、地理和土壤等多种生态因子,区划结果更客观定量,可被延伸引用。区划中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结果将楚雄州按生态类型划分为低海拔富热、富湿植烟区,中海拔温暖植烟区,高海拔温凉植烟区和中低海拔富热区4个烤烟可种植区和1个燥热非植烟区,区划结果与区内多年的种植实践相一致,对指导烟叶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气候变暖对潮州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和对策
丁丽佳;谢松元;
2009, 30(S1):  97-102. 
摘要 ( 9535 )   PDF (2137KB) ( 2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潮州近50a来气候资料和20多年来水稻主要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州升温明显,春季和秋季是增温较明显的季节,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少,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与之相适应,水稻生育期积温升高,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2001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通过对水稻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的相关分析得出,早稻各生育期与气温呈显著反相关,晚稻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明显;对早稻大多数生育期而言,它与播种到该生育期之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栽培管理对策,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气候变化对北疆北部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王建刚;王建林;徐建春;李建明;
2009, 30(S1):  103-106. 
摘要 ( 7572 )   PDF (1168KB) ( 1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棉花种植适宜气候指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北部的气候变化和棉花种植试验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北部气候达到了棉花种植的基本条件,因此提出,在乌伦古河以南的地区可以开展棉花种植试验。本研究对于利用气候变化的正面影响,开发气候资源,开展棉花种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对攀西烤烟种植的影响
郭海燕;王明田;卿清涛;
2009, 30(S1):  107-110. 
摘要 ( 10166 )   PDF (1333KB) ( 12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通过对攀西地区19个站点1978-2007年30a平均温度、烤烟大田期(5-9月)平均温度及降水量数据分析发现,攀西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和烤烟大田期平均温度有显著增高趋势;烤烟大田期降水量变化不大;大田期部分站点平均温度变化趋势与攀西地区的总体变暖趋势显示出非同步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都不显著。结合攀西烤烟适宜种植的气候指标,得出温度升高对烤烟最适宜区影响不大,对次适宜区有正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攀西烤烟种植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气象因素对海南荔枝花芽分化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吴志祥;周兆德;陶忠良;王令霞;阳辛凤;
2009, 30(S1):  111-114. 
摘要 ( 9643 )   PDF (905KB) ( 14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妃子笑和鹅蛋荔两个荔枝品种花芽分化期间气象因素对荔枝树体生理因素的影响、荔枝树体生理因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气象因素对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树体生理因素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最小相对湿度、最低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对树体生理因素影响较小的是降水量、日照时数;(2)对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较大的树体生理因素是结果母枝中ABA含量和IAA含量;(3)气象因素影响荔枝花芽分化的各因素中,最低气温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大,降水量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荔枝花芽分化因素调控采取相关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闽北烟稻连作模式的烤烟种植气候分区
蒋宗孝;黄廷炎;徐茜;沈长华;季清武;周博杨;刘晓霞;
2009, 30(S1):  115-119. 
摘要 ( 10341 )   PDF (1274KB) ( 1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北主要采用烟稻连作模式,影响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因素是:1月1日-7月20日≥10℃活动积温、大田营养生长期降水日数和现蕾期降水量。本文以此为气候区划指标,建立了闽北烤烟种植气候区划模型,基于GIS技术制作了气候区划图,提出了闽北烟稻连作模式的生产建议。
新疆界限温度10℃初日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高俊灵;
2009, 30(S1):  120-122. 
摘要 ( 10553 )   PDF (1218KB) ( 16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1971-2005年新疆71个气象站的界限温度10℃初日资料和14个观测站冬小麦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界限温度10℃初日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界限温度10℃初日越来越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偏早的趋势更加明显。10℃平均初日在北疆有2个迟中心,一个在和布克赛尔附近,另一个在北塔山附近;在南疆有3个早中心,即吐鄯托盆地、焉耆盆地及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10℃平均初日出现早的年份比迟的年份冬小麦各平均生育期普遍提前,其中返青期、起身期大部提早1~14d;拔节期、抽穗期大部提早1~16d;成熟期大部提早2~11d。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河套灌区向日葵适宜浇水期探讨
杨松;刘俊林;淡建兵;赵燕;刘伟;李雪冰;
2009, 30(S1):  123-125. 
摘要 ( 7698 )   PDF (919KB) ( 10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94-2003年10a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向日葵全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发现河套灌区向日葵全生育期间,有三个土壤湿度低值时段,分别处于向日葵出苗后30d、现蕾开花期、灌浆期。为此,根据上述结论和当地向日葵浇水习惯,设计了不同浇水时段进行了田间浇水试验。通过正交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在出苗后30d、现蕾期、开花期浇水较为适宜;食用向日葵在出苗后30d、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浇水较为适宜。并根据不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生产建议,为向日葵发展提供参考。
太湖蓝藻生长发育与水温的关系
任健;何浪;秦铭荣;蒋名淑;商兆堂;
2009, 30(S1):  126-129. 
摘要 ( 8837 )   PDF (892KB) ( 1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007年在贡湖锡东、贡湖沙渚、梅梁湖小湾里观测的逐日蓝藻密度和水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锡东蓝藻密度与前期相隔23~32、39d的水温相关性好,与前期13~18、24~25d的积温相关性好;沙渚蓝藻密度与前期相隔1~46、100、113、118d水温的相关性好,与前期2~34d的积温的相关性好;小湾里蓝藻密度与前期相隔1~42、65~67、82~84、96d水温的相关性好,与前期累计2~38d的积温的相关性好。
青海省农业区(浅山旱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胡玲;汪青春;
2009, 30(S1):  130-133. 
摘要 ( 7896 )   PDF (2272KB) ( 1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墒情是政府决策部门抗旱减灾的重要信息,是农牧业抗旱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VB计算机语言编制了青海省28个土壤墒情监测站资料管理和墒情监测系统,系统包括资料转存、报表生成、土壤墒情多站比较和单站变化。图、表结合可直观、清楚地反映监测(比较)旬土壤墒情的空间分布状况,该系统可减轻工作量,方便业务工作应用。
巴彦淖尔市小网格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演变
孔德胤;张富强;刘伟;黄淑琴;苏瑞军;
2009, 30(S1):  134-136. 
摘要 ( 8445 )   PDF (2570KB) ( 13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分别计算了巴彦淖尔市11个气象站及其周边5个气象站1971-2000年不同年代的植物气候生产力,建立了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地理因素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Citystar4.0)将1km×1km网格上的植物气候生产力进行可视化处理。此估算结果全面系统地表现了巴彦淖尔不同年代植物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共同点是:在不同年代由东南向西北植物气候生产力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点是:1991-2000年,降水多、温度高,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好;1971-1980年,降水多、温度低,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次之;1981-1990年,降水少,温度适中,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差。
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以天津地区为例
王铁;黎贞发;
2009, 30(S1):  137-139. 
摘要 ( 9597 )   PDF (1328KB) ( 11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表温度是气象、生态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对MODIS数据的分裂窗算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将该算法应用到天津市区域。通过遥感反演数据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反演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地表热场的分布特征,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R2=0.38,P<0.0001)。通过多时次数据的线性拟合可有效提高反演精度,可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产量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黄晚华;薛昌颖;李忠辉;杨晓光;
2009, 30(S1):  140-143. 
摘要 ( 15647 )   PDF (1672KB) ( 26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产量预报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当前主要产量预报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作物模拟模型应用于产量预报是产量预报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作物模型进行产量预报是基于作物生长机理的产量动力预报方法,目前在粮食作物和其它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初步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但是基于业务化的产量预报动力模型尚有待建立,该方法将成为今后产量预报的主流发展方向。
巴里坤草场不同草地类型MODIS-NDVI的时空变化
姚艳丽;刘志军;刘静;邢文渊;
2009, 30(S1):  144-147. 
摘要 ( 8837 )   PDF (958KB) ( 10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EOS/M0DIS卫星遥感数据,以2005、2006年4-10月的NDVI月度变化和野外实测样方数据为例,分析了巴里坤草场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低平地草甸类等5种草地类型的植被指数(NDVI)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草地类型在生长季(4-10月)的NDVI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低平地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低平地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的全年最大值出现在7月,温性草原化荒漠年最大值出现时间不稳定。
湖南2008年极端冰冻特大灾害气候特点及影响评估
周慧;黄小玉;黎祖贤;刘电英;居晶林;
2009, 30(S1):  148-153. 
摘要 ( 8063 )   PDF (2031KB) ( 1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湖南96个气象台站超过50a的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资料,确定了定义低温、降雪、严寒期、冰冻等指标的方法,对2008年年初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旬-2月上旬,湖南出现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特大低温冰冻雨雪极端灾害天气,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最长连续严寒期天数和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大值,综合各种指标统计为特大型气象灾害。此次灾害具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强度大等特点,对湖南农业、林业、电力、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8年低温冰冻及其对湖北农业的影响
冯明;胡英;徐荣钦;黄靖;刘志雄;
2009, 30(S1):  154-156. 
摘要 ( 8838 )   PDF (937KB) ( 9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1月12日-2月3日,湖北省出现了自1954/1955年度冬季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由于雨雪量大、积雪深、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分析评估此次灾害的基本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可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提供依据。有关资料显示,这次灾害覆盖湖北省各地,农业各产业都受到严重影响。湖北省90%的蔬菜、70%的柑橘和茶叶、40%的油菜、20%的小麦、15%的马铃薯受灾;蔬菜、柑橘、茶叶损失30%左右。湖北省受灾农作物158.9万hm2,占在田作物的60%,成灾91.9hm2,绝收21.3万hm2。
浙江省台州市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朱寿燕;王秀珍;罗家进;
2009, 30(S1):  157-158. 
摘要 ( 9204 )   PDF (2232KB) ( 15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1991-2005年台州市发生的全部森林火灾资料和各县(市、区)当时的逐日气象资料,用MATLAB语言进行平行相关分析、作图,找出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得出台州市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具有显著的亚热带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规律:①随最低气温降低,森林火灾次数概率出现极明显的增加;②最小相对湿度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的干燥情况,可以作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③风速、降水、日照等与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风力较小、有降水、无日照的天气条件下,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火灾个例,本研究旨在为台州市森林火灾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昭通农林牧业的影响
李晓燕;黄玮;欧国华;夏文建;陆鹏;林月;
2009, 30(S1):  159-163. 
摘要 ( 8065 )   PDF (2000KB) ( 1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2008年1月12日-2月20日昭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调查,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实时与历史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此次灾害天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气温低、雨雪多、积雪深、持续时间长,各项极值均突破昭通历史气象纪录,属昭通50a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3.01亿元,11个县(区)中镇雄、威信、彝良、大关、昭阳、鲁甸6县(区)及市内海拔1100m以上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影响南京西瓜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郭文刚;张旭晖;郭松平;徐步雷;
2009, 30(S1):  164-166. 
摘要 ( 9105 )   PDF (1667KB) ( 1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南京站57a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初春3-4月的低温阴雨,影响西瓜育苗发芽;春季的持续阴雨,江淮气旋及相伴的暴雨和大风影响西瓜的花期和坐果期;6月中旬-7月上旬的梅雨及其造成的洪涝,冰雹、大风等影响进入采摘期的早熟西瓜,同时也会影响中熟西瓜成熟、采摘及上市;7-8月份的盛夏高温及伏旱可能引起晚熟品种瓜田缺水和干旱。针对各种灾害天气(连阴雨、大风、暴雨、干旱等)可能对西瓜生长造成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选择建设西瓜种植园区、合理安排种植方式和密度、提高管理水平、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等对策。
2007年江苏稻飞虱阶段突增与低空环流特征耦合分析
俞剑蔚;刘梅;高苹;杨荣明;
2009, 30(S1):  167-171. 
摘要 ( 9313 )   PDF (3443KB) ( 9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07年江苏稻飞虱和天气背景(700hPa和850hPa流场和温度场)资料,分析了2007年江苏稻飞虱突增时段的低空环流特征,从而探讨了江苏稻飞虱大发生的平均环流背景、风速分布。得出:影响2007年江苏稻飞虱突增环流形势,一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有明显的西南低空急流存在;二是由于北上或西进热带气旋外围而产生东北气流。700hPa和850hPa上西南气流的大风速范围对2007年稻飞虱北迁区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50hPa上气旋外围大风区影响范围对2007年稻飞虱的回迁具有较好的关系。本文为研究江苏稻飞虱的大发生时间、影响区域和回迁情况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水稻热害研究综述
马宝;李茂松;宋吉青;王春艳;
2009, 30(S1):  172-176. 
摘要 ( 9164 )   PDF (914KB) ( 1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害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开花期高温会造成水稻颖花不育、结实率降低,灌浆期高温会导致籽粒灌浆不饱满、粒重减轻。水稻热害不仅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质膜透性、淀粉合成、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还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安徽省一季稻涝灾判别指标初探
许莹;马晓群;岳伟;
2009, 30(S1):  177-180. 
摘要 ( 10883 )   PDF (909KB) ( 1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涝灾是影响安徽省一季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21个台、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和一季稻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典型涝灾年一季稻减产的致灾因子,确定了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作用的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损失指标和分级标准,并应用该指标统计分析了安徽省一季稻近45a来不同程度涝灾发生的频率,结果显示,沿淮地区是涝灾的多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