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疆喀什市深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麦合布热提·买买提依明,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古丽米日·托乎提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 (03): 237-242.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403001
    摘要16304)      PDF(pc) (2307KB)(23195)    收藏
    利用喀什市1981-2010年0.8、1.6和3.2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计算各深层地温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30a来,喀什市各深层地温的年均值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4-1992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1996-2004年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全分析期各层地温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各深层平均地温在冬、春季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各层地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0.8m土层在夏季(P<0.01)、1.6m土层在秋季(P<0.05)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下降水平。(2)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80年代各层平均地温均高于90年代和21世纪初10a。(3)气温的变化是影响深层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温与各深层地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降水对深层地温也有一定影响,深层平均地温较低与降水量的增加有关。(4)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喀什市0.8、1.6m深层地温年均值在1985年和2009年发生了突变,3.2m深层地温年均值在1985年和2008年发生了突变。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喀什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2. 基于谐波法的塑料大棚内气温日变化模拟
    李倩,申双和,陶苏林,邹学智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 (01): 33-41.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4.01.005
    摘要16063)      PDF(pc) (2473KB)(11769)    收藏
    依据浙江省慈溪市2006-2009年塑料大棚小气候数据进行季节和天气状况分类,以棚外气象要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模拟得到棚内气温二阶谐波模型所需参数,据此构建冬春季晴、昙、阴3种天气状况下塑料大棚内24h气温谐波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晴天和昙天的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拟合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3.0℃以内,绝对误差在2.4℃以内;阴天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拟合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79左右,RMSE在3.0℃以内,绝对误差在2.0℃左右。从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来看,昙天预测模型精度最高,阴天次之,晴天最低;相同天气状况下冬季预测模型精度均略低于春季,两季相差在0.1~0.4℃。棚内预测气温相位均略提前于棚外,晴、昙天比阴天明显,冬季比春季明显;棚内日最低气温始终低于棚外,以晴天尤其明显,昙天次之,阴天基本持平;相同天气状况下春季均明显低于冬季。本研究论证了谐波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的塑料大棚气温日变化模拟方面的可行性,可为大棚小规模种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 武陵山区水稻避灾稳产的技术商榷
    姚长溪;胡国文;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7755)      收藏
    武陵山区,夏秋干旱、倒春寒、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危及水稻生产,影响产量.在目前生产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栽培技术上要着重于避灾,主要是选用不同熟期的“对路”水稻品种(组合),实行分带种植;推广保温育秧技术,适时早播,避过伏秋旱和寒露风;改进育秧技术,增施氮素肥料,以增强秧苗抗寒力,减轻或避免倒春寒危害.以达到武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农作物生产控制系统》中《农业气象子系统》Ⅰ设计
    张学琴;郑剑非;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11648)      收藏
    《农业气象子系统》包括6个功能块,4个数据库。它采用了多种预测方法,对小麦生长的各关键期的农业气象指标作出预测,为生产系统中的生产目标提出决策、播前决策、调控决策,自始至终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问题
    邓根云;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739)      收藏
    本文论述人类活动对大气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含量增加的影响的观测。事实,评介国际上关于CO2增加影响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与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玉米地膜栽培农业气象效应的初步分析
    戚锐;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666)      收藏
    <正> 为了搞清玉米地膜栽培的气象效应,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进一步发挥玉米地膜-栽培的增产潜力,我们进行了玉米覆膜气象效应的试验研究,为我区进一步推广玉米地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87年在白城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田进行的。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7. 旱地土壤水的特征阶段、垂直类型与土壤水分预报
    李德广;赵同应;马锡彬;冯振亚;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105)      收藏
    <正> 本文是根据1981~1985年在平川旱地(交城南部),丘陵旱地(晋城环秀)与旱垣地(临猗耽子)三种土壤类型,熟制为冬小麦加复播作物(或休闲)的农田上取得的“旱地土壤水动态规律”、“保水措施效应”试验资料而写成的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8. 根据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计算农田蒸散
    刘滨;巫新民;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621)      收藏
    本文用DTS-1型土壤湿度仪测定了地中5、10、15、20、30、50、70、100cm深处逐日土壤湿度,通过分析土壤湿度剖面,分别取小麦和玉米的蒸散作用深度为2m和1m。从水分平衡原理出发,根据土壤水分的逐日动态变化,得出日蒸散计算式为:■。同时,根据实测土壤值的拟合,发现50—200cm土层与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_(60-200)=108.11+4.521M_(30-5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9. 雨水对武冈雨养型甘薯生产影响的分析
    伍山林;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778)      收藏
    <正> 武冈县地处雪峰山东南麓,江南丘陵西南侧,南岭山脉北缘,夏秋季总雨量756.9毫米,只占年雨量的54.2%,蒸发量878.1毫米,占年蒸发量的70.8%,特别在7—9月份,雨量仅318.7毫米而蒸发量达546.2毫米,成为华中夏秋相对干旱区的一部分。该县旱土资源丰富,有旱土近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1%,甘薯是旱土最重要粮食作物,且绝大部分旱土栽种甘薯不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0.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郝云理;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642)      收藏
    <正> 近年来,我国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由进口达到自给有余。但是,棉花品质较差又成为突出问题。山东及北方大部棉区生产的棉花,纤维强力多低于4.0克,成熟系数低于1.7,棉花纤维品质达不到纺织工业和出口的要求。本文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11. 大豆不同品种间作提高光能利用的研究
    林贤齐;陈慧琴;朱道民;石宏展;李凤兰;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038)      收藏
    <正> 提高大豆产量,除选育高产品种外,从栽培方式上改善群体光照条件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则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单一品种群体的合理密植与不同作物间作套种的研究,发展到同一作物“种内”不同生态类型的搭配种植。试图利用不同品种的植株高低,成熟早晚或株叶型差异等特点进行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扬越,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    2019, 40 (07): 444-459.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9.07.004
    摘要2323)      PDF(pc) (792KB)(7549)    收藏
    作物生长模型不仅能够进行单点尺度上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而且能够从系统角度评价作物生长状态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的诸多研究成果,剖析模型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作物生长模型区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当前以作物生长模型为核心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研究情况,意在促进作物生长模型在生态、农业、区域气候资源和气候变化等研究中更广泛地应用。结果表明,作物生长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广泛而深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应用作物生长模型进行历史时期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产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已相当广泛且相对成熟。利用全球气候模式(GCM)或区域气候模式(RCM)构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再与作物生长模型耦合已发展成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集成与整合多作物生长模型、多气候模式集合模拟、优化气候模拟数据订正方法可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遥感数据同化技术能够将站点模型运用到区域尺度上评价不同环境因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拓宽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尺度范围并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估算的精度。以作物生长模型为核心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多元化,是辅助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作物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结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今后对作物生长机理及过程间耦合机制的探索还需加强,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模型,促进作物生长模型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龙泉山区寒潮活动的初步分析
    黄昌鹍;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559)      收藏
    <正> 通常以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5.0℃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山区因地形复杂,气温除由大范围天气系统支配外,还受海拔、地形等影响,我县各地寒潮出现机会和降温幅度及天气变化也不相同,这对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都有关系。本文根据我县十二个气象站哨的资料作了龙泉山区寒潮活动的初步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水稻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问题的模拟计算
    张厚瑄;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949)      收藏
    模拟计算了未来2×CO_2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两种种植方式下(自动灌水和雨育),双季稻和单季稻气候生产力的变化,得出了在现有品种不变前提下水稻气候生产力普遍有所下降的结论.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生育期缩短、呼吸消耗加大和光合作用减弱,尤以双季稻更明显.考虑了大气中CO_2浓度提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正效应,这种下降又有不同程度的减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15. 2008年秋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李森;郭安红;侯英雨;张艳红;曹云;徐玲玲;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537)      PDF(pc) (313KB)(7436)    收藏
    2008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但高于去年同期。入秋以后,农区大部光温条件较好,利于农作物充分成熟和收获晾晒;秋播期内农田墒情普遍较好,对秋播作物适时播种和出苗较为有利;冬麦区大部小麦长势普遍较好,冬前基本形成壮苗。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使农作物收获、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秋台风登陆给沿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16. 螺旋藻的适宜生态环境与工程措施
    韩鲁佳;崔引安;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515)      收藏
    本文在介绍螺旋藻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为在我国大力发展螺旋藻养殖、提高生物产量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17. 信息技术与农业气象学
    高亮之;李秉柏;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564)      收藏
    阐述了信息科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分别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作物气象、农业气候、农田小气候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农业气象这门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8. 杉木冰冻害的研究
    张巧琴;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482)      收藏
    本文对杉木冰冻的成因、物理特性及其危害程度和防治对策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为林业生产部门因地制宜,科学栽杉,扩大栽培范围,制订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19. 冬小麦水分胁迫和耗水量研究
    朱自玺;牛现增;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041)      收藏
    <正>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通过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表现出来。1983—1986年在河南省巩县进行了农田水分试验。试验分4个不同的水分等级,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40%、40—55%、55—80%和>80%,并以自然降水区作为对照。试验期间,对土壤湿度和作物生理功能和生态特征进行了测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运用最优分割的方法确定了冬小麦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标,分别为9.2%和8.4%。同时对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灌水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判,确定了冬小麦最佳耗水量为350—410m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0. 肉鸡舍热环境控制研究动向
    董红敏;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614)      收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肉鸡舍的热环境、鸡的性能与环境和鸡舍环境控制工程的研究动向,阐述了微电子技术在鸡舍环境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在上述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蓝色塑料薄膜在水稻育秧中的生态效应初报
    战景仁;李良玉;车方武;付慧兰;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146)      收藏
    <正> 现阶段,在水稻育秧中大量采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它不仅为秧苗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能资源,增加了水稻的生长量,而且在抗御低温冷害上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光照强时膜内温度很高,管理不当会造成烤苗、徒长等现象,秧苗素质不十分理想。为此,从1982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2. 枇杷冻害的研究(Ⅰ) 枇杷花果冻害的观测试验及冻害因子分析
    陈正洪;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285)      收藏
    本文首次将电导法应用到枇杷花果冻害研究上,并以褐变法为对照,对环境因子(冷冻温度、时间)、生物因子(生育期、品种)和管理水平在枇杷花果冻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和贡献大小逐一进行了量化及原理性分析,以用于鉴定品种的抗寒力和推算冻害临界温度,从而为果园综合防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来自世界气象组织的贺电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332)      收藏
    <正> 值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际,我谨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代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处全体工作人员对贵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所作出的有价值的贡献,特别是为推动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它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所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宁夏南部干旱地区天然草地需水规律及其水分供应状况
    董永祥;郭豫葭;黄峰;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648)      收藏
    在宁夏盐池天然草地生长季内采用补充浇水方法,求取牧草需水系数K_d.并引用范·费尔图依森提出的作物田间需水量E_(ml).采用公式:E_(ml)=∑K_(cl)·E_(ol)(E_(ol)为第i生育阶段可能蒸散量),计算、分析天然草地主要生育阶段以及整个生长季需水量及其变异规律,并建立降水量-产量模式.以水分满足率(实际蒸散量与需水量之比值)为指标,分析天然草地水分供应状况及其对潜在产量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25. 旱作农业使用“抗旱剂一号”增产机理的研究初报
    崔鲜一;彭玉梅;程渡;高凤岐;郭桐林;宋学钰;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5953)      收藏
    <正> 当前国内外对农业化学抗旱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农用液态膜的技术研究正是日新月异,它具有针对性强、应急力好的特点,为当前防御干旱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一、试验地概况我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地处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试验站地理位置46°10'N,123°00'E,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世界主要作物气候基础信息库及生态适应性规律》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马泳源;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12201)      收藏
    <正> 《世界主要作物气候基础信息库及生态适应性规律》研究项目最近在北京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鉴定. 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崔读昌研究员主持.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建立了世界1760个站点的作物气候与农业气候数据库;编制出包括83个要素共249幅世界作物气候与农业气候图集;对我国与世界各地的农业气候和作物气候条件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了世界作物相似性与适宜性,划分作物适宜性区域;编写出一部约60万字的《世界农业气候与作物气候》的专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DSSAT-CSM模型在玉米种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宇玲, 徐春霞, 毕亚琪, 范军, 郭瑞佳, 王晶, 番兴明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 (06): 492-501.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23.06.004
    摘要644)      PDF(pc) (448KB)(6120)    收藏
    作物模型在模拟、评估、预测玉米作物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归纳了DSSAT-CSM模型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总结了DSSAT-CSM模型的组成、发展及不足,概述了利用作物模型模拟关键因素影响玉米生长的过程及结果,为作物模型实现作物品种参数调整、温度变化、氮肥措施、灌溉制度及土壤关键因子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目前作物模型的不确定性及不足是限制模拟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规范数据收集、耦合多类型作物模型、优化动态管理过程,以及修正和优化模型是未来作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牧业气象灾害——大白灾的气象指标及发生特点
    庞万才;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507)      收藏
    <正> 一、白灾的形成及强度 1.白灾的形成白灾是指牧区草场的雪灾,其直接致因是大雪。一种情形是初冬降一场大雪,其后持续严寒低温形成座冬雪并覆盖住草场。另一种情形是入冬后因为多次降雪造成草场积雪逐步加厚并覆盖住草场。如果二种情形兼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在农业气候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王春乙;潘亚茹;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787)      收藏
    本文运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分析了华北春季干湿状况同冬小麦产量的平均相关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华北春季干湿状况同冬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4月尤为突出,是影响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30. 浙江中部丘陵地区油茶产量气候分析
    郭文扬;汪铎;
    中国农业气象   
    摘要4902)      收藏
    本文根据1953—1983年油茶产量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对浙江中部丘陵地区的油茶产量作了气候分析。指出影响油茶收成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开花期的最低气温,结果初期的平均气温,盛夏的雨水和夏秋的持续高温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8)